通过上述分析,本次养老院院长调查发现了许多值得我们关注的现象,这是发展我国养老服务尤其是机构养老要重视的一些问题。
1、养老院院长队伍出现的新变化
调查发现了两点:
拥有大专、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院长,合计达70.2%,这说明养老院院长的总体文化程度还是比较高的。这说明养老院院长这支队伍的整体文化素质是不错的,是发展我国机构养老可以依赖的一支重要力量。
养老院院长的年龄结构 ,虽然近 70%的院长年龄在 36~55 岁 ,但出现 了“两极化”现象 ,其中一极是好的迹象,25岁以下年龄组尽管人数不多 ,但说明文化程度高、具有一定专业背景的年轻人开始涉足养老服务领域 ,并担负起养老院院长的重担。另一极则是令人忧虑的现象 ,61岁及以上年龄组的院长所占比重达到3%,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个别民办养老院。实际上我们在实地调研 中发现个别养老院院长已经七十多岁。因而,养老机构 、政府和有关部门都要有意识地加强养老机构经营管理者的培养、培训和人才储备工作。
2、公办养老机构入住失能老人所占比重明显低于民办养老院和公建民营养老院
失能半失能老人、高龄老人、空巢老人是目前养老服务需求最迫切 ,也是养老护理服务难度大的三个群体。他们的养老服务需求是刚需 ,也是我国养老服务机构应该优先予以保障和满足的养老服务需求。
从调查的结果看 ,目标人住人群为 “面向社会上的失能老人 ”的养老院占50.6%,超过了养老院总数的一半 。公建民营养老院和民办养老院以失能老人为主要目标人群的比重 ,分别为63%和 73.5%,远远高于其他人群。但是,公办养老院以失能老人为主要目标人群的比重仅仅为25.8%。大量的其他调查也说明,一些民办养老院实际人住的老人中失能老人所占比重甚至超过80%,民办养老院和公建民营养老院人住的失能老人比重远远高于公办养老院。公办养老院以五保户和孤寡老人为主要 目标人群的超过 80%,这同公办养老院承担着政府 的 “兜底”职能是分不开的。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多份研究报告 中提出,公办养老机构的这一职能定位必须调整。
公办养老机构要根据各 自的特点和优势 ,建设成医养结合型的、面向失能半失能老人的 “专科”型养老机构 ,重点为 “三无”和 “五保”老人 、低收入老人、经济困难老人中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的供养、护理服务。也就是说 ,公办养老机构的职能只保留原兜底对象中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养老服务托底 ;原来兜底对象中能够自理的老人,政府完全可以采取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鼓励他们人住民办养老机构,也可以采取发放养老服务补贴的方式鼓励他们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
3、租赁院舍开办养老院的不仅仅是民办养老院,租金的不断上涨成为养老机构的沉重负担
人们通常以为 ,只有民办养老院才会租赁院舍开办养老院,但是,这次调查发现 ,尽管民办养老院40.4%是租赁院舍开办养老院,但是公办养老院和公建民营养老院也有一部分是完全租赁或部分租赁院舍开办的。公办养老院和公建民营养老院租赁的院舍主要是公有房产,民办养老院租赁公有房产的也不少 ,但其中最多的还是民房。
租赁房屋经营的民办养老机构,主要依靠收取入住老人服务费用维持日常运营,租期短、装修改造和维护费用高,随着租赁费用和人工成本逐年递增 ,赢利能力下降,运营发展 比较困难。在实地调研时,养老院院长和其他管理人员反复强调 ,近年来租金不断上涨 ,给养老院的正常经营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一些民办养老院甚至感到不堪重负。个别民办养老机构甚至为减少租金支出,几年内多次搬迁,正常的经营活动受到很大影响。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养老服务的政策,投入也不少,但其中相当一部分投人实际上被不断上涨的租金给抵销了。因此 ,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适当限制租赁给民办养老机构的公有房产的租金上涨幅度是必要的。
4、个别民办养老院基建和配套设施等前期投入过大 ,给运营发展 带来巨大压力
调查发现 ,完全新建和部分新建院舍的养老院,平均基建费用为 1308.39 万元 ,其中花费最少的只有1O 万,花费最多的则达 1亿元。可见 ,新建养老院的投入是相当巨大的。但个别民办养老院的基建费用达 1个亿,这还是相当惊人的。
配套设施的投入情况,同基建费用的情况很类似 ,新建或部分新建养老院的配套设施费用 ,平均为472.6万元 ,其中配套设施费用最少的只有 5万 元 ,最 多 的则达到 8000 万元 。同基建费用一样 ,配套设施费用最多的也出现在民办养老院。
公办养老院和公建民营养老院的基建费用主要来源于政府投入 ,民办养老院的基建费用和配套设施费用除了政府提供 的建设补贴外 ,基本上靠白筹。正因为这样 ,民办养老院投入巨量的基建费用和配套设施费用 ,从开办养老院一开始 ,往往就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 ,给养老院 日后的正常运营造成了相 当大 的压力 。
5.国家有关民办养老机构的补贴政策落地难
国家为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 ,发展养老服务,出台了许多支持和配套政策措施,比如对民办养老院的建设和运营通过补助投资、贷款贴息、运营补贴和购买服务等方式予以支持。但是 ,这次调查发现,有近47%的民办养老院没有得到政府的建设补贴(投资补贴),38%的民办养老院没有得到政府的运营补贴。
许多民办养老院反映,养老院开办多年了,甚至十几年了,至今也没有得到政府应该提供的建设补贴。这其中原因很复杂,有的地方是限于财政紧张,有的地方则设置了许多门槛,达不到其要求的就得不到政府建设补贴。当然,这些门槛有些是合理的,比如严格 的消防设施设备要求 ,但也有的门槛显然过高,一般的民办养老院很难达到要求。另外,地方政府为民办养老机构发放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的方式,也存在变相降低标准、发放不足额的问题。主要是虽然出台了按床位数发放建设补贴的标准和按床位数发放的运营补贴标准,但实际上并没有严格执行,实际发放数远远低于规定的标准。这也是应该引起有关方面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
6、养老机构赢利能力过低严重影响其可持续发展
据有关方面调研 ,目前48.1%的养老机构的运营状况为基本持平,32.5%的养老机构处于亏损状态,有赢利的仅 占19.4%。
我们这次调查发现,提供了2014年利润数据的养老院,平均全年利润不到 16 万元 ,1 1.9%的养老院亏损经营。目前 ,养老院整体上赢利能力都不高,尤其是民办养老院的赢利情况最差。养老院赢利能力下降,部分养老院尤其是部分民办养老院亏损运营,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矛盾和问题。
养老机构赢利能力过低的原因是复杂的,造成这么多养老机构负债经营、亏损运营的原因更是错综复杂,这一问题的解决更是有待多方合力、多措并举。因为篇幅的限制,我们在这里不能展开讨论。但是 ,有两点是重要的:一是社会各界要充分认识到养老服务是一项准公益性的、带有某种福利性的 “事业”,不可能是一种投资回报快、利润率高的产业 ;二是国家出台了许多鼓励 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补贴和优惠政策,既是为了调动民间资本的积极性,尽快补齐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这一民生短板 ,也是充分考虑到养老机构赢利能力低 、投资回报周期长这一特点,因此落实国家补贴和优惠政策上不应该打折扣,要扎扎实实落地。
7、养老床位空置率高的原因分析
过去的几年,我国养老机构和养老床位数量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这是一个好的势头。但是,本次调查再次证实了一个事实 :宝贵的养老床位大量空置。
统计数据表明,本项调查的养老院,超过 1/3 的养老床位实际上处于空置状态 。之所以出现大量养老床位的空置 ,主要有两个原因:
养老机构的布局不合理。我国老年人养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希望能够就近可及地接受养老服务,不愿意离开自己熟悉的社区环境。但是 ,目前许多养老机构建在城市的郊区甚至远郊区,尽管那里的 自然环境不错,养老服务的硬件也不错 ,老年人就是不愿意选择这样的养老机构。实际上,目前养老床位空置率比较高的,相当部分就是城市远郊区的养老院。
一些养老机构的定位不合理,主要是一味追求所谓的 “高大上”。近年来,一些民间资本 ,尤其是一些房地产企业纷纷进军养老机构建设 ,建了一批豪华型的、超大规模的养老机构。但是,人住的老年人很少 ,出现了大量的养老床位空置。我们在调研中许多老人和养老院管理人员反映,如果能够 自理或基本 自理 ,绝大多数老年人会选择居家养老,这也是空置率高出现的原因。
(来源:I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