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首页>新闻动态>政策法规

医养结合 打造养老“鞍山模式”

TIME:2017-03-01 浏览次数:2192次 [小] [中] [大] 关闭

       尊老敬老仁之本,和谐社会孝当先。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鞍山每5人中就有一位60岁以上老人,我市人口老龄化程度位居全省第三。解决养老问题已经刻不容缓。近来我市加大投入、优化服务,切实把老年人的忧乐冷暖挂在心上。改善养老设施、提高养老保障能力、探索医养结合模式,将成为今年我市的重要举措。

  老有所养推进新养老院建设

  今年99岁的江南珍是鞍山市养老院最年长的养员,她告诉记者:“在这里住着比家舒服,衣食住行、有病有灾,全有人管。”江南珍老人的养老状态,仅是鞍山老有所养的一个缩影。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鞍山每5人中就有一位60岁以上老人,我市人口老龄化程度位居全省第三。解决养老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市民政局表示,改善养老设施,提高养老保障能力将成为今年我市的重要举措。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我市现有的养老院、老年公寓基础设施、床位总量和服务功能已与我市养老服务需求不相匹配。经过充分论证与酝酿,一所集老年护理、医疗、保健、康复、托老养老、疾病预防、临终关怀等多功能服务项目为一体的示范性、综合性养老机构正在铁东区莘英路莘英隧道南出口东侧拔地而起。新市养老院建成后,床位数量相比现有养老机构将增四倍,收养能力更强。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老年事业的发展,加大投入、优化服务,切实把老年人的忧乐冷暖挂在心上,促进老年事业健康发展。

  医养结合鞍山养老推新模式

  当老有所养不是问题,怎样提高“养”的质量就关乎生活的幸福感。“老”和“病”这两个词就像双胞胎,几乎没人能摆脱这种自然规律。“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养老现在不是问题,如果能足不出户解决就医问题,将减少很多无畏的奔波,会有更多的时间娱乐锻炼。”77岁张大爷的话,说出了很多老年人的心声。如今,我市正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模式推进养老产业发展,提高养老机构护理员护理水平,让老年人不进医院也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护理。

  切实把老年人的忧乐冷暖挂在心上,近年我市推出了一系列帮扶养老事业发展的措施。早在2015年我市就出台了《鞍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制定了我市在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完善投融资政策、完善养老设施建设土地供应政策、完善养老企业税费优惠政策、完善养老队伍建设、整合开发养老服务资源、加大养老企业贷款贴息支持、完善资金支持政策等30条政策,并鼓励专业医师到民办养老机构依法设立的医疗机构规范开展多点执业,将民办养老机构纳入护理类专业实习基地范围。

  到2020年,全市社会养老床位数将达到每千名老人35至40张,符合标准的养老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和60%以上的农村社区。创新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方式,促进医疗卫生资源进入社区、居民家庭和养老机构,让老年人不进医院也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护理。


来源:千山晚报

  

责声明:该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谢谢!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版权所有:呼和浩特市智慧养老服务中心 技术支持:内蒙古国讯富通科技有限公司 蒙ICP15002862号 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789号

电话:0471-5712349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新城北街62号华闻大厦九层 网址:www.nmg12349.com www.nm12349.cn

呼和浩特老年服务中心 呼和浩特老年社区 呼和浩特养老服务 呼和浩特养老机构 呼和浩特老年活动中心 呼和浩特便民为老服务中心 呼和浩特居家养老 内蒙古12349便民为老服务中心 

用心服务  用爱经营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在线客服

医养结合 打造养老“鞍山模式”

TIME:2017-03-01 浏览次数:2192次 [小] [中] [大] 关闭

       尊老敬老仁之本,和谐社会孝当先。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鞍山每5人中就有一位60岁以上老人,我市人口老龄化程度位居全省第三。解决养老问题已经刻不容缓。近来我市加大投入、优化服务,切实把老年人的忧乐冷暖挂在心上。改善养老设施、提高养老保障能力、探索医养结合模式,将成为今年我市的重要举措。

  老有所养推进新养老院建设

  今年99岁的江南珍是鞍山市养老院最年长的养员,她告诉记者:“在这里住着比家舒服,衣食住行、有病有灾,全有人管。”江南珍老人的养老状态,仅是鞍山老有所养的一个缩影。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鞍山每5人中就有一位60岁以上老人,我市人口老龄化程度位居全省第三。解决养老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市民政局表示,改善养老设施,提高养老保障能力将成为今年我市的重要举措。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我市现有的养老院、老年公寓基础设施、床位总量和服务功能已与我市养老服务需求不相匹配。经过充分论证与酝酿,一所集老年护理、医疗、保健、康复、托老养老、疾病预防、临终关怀等多功能服务项目为一体的示范性、综合性养老机构正在铁东区莘英路莘英隧道南出口东侧拔地而起。新市养老院建成后,床位数量相比现有养老机构将增四倍,收养能力更强。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老年事业的发展,加大投入、优化服务,切实把老年人的忧乐冷暖挂在心上,促进老年事业健康发展。

  医养结合鞍山养老推新模式

  当老有所养不是问题,怎样提高“养”的质量就关乎生活的幸福感。“老”和“病”这两个词就像双胞胎,几乎没人能摆脱这种自然规律。“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养老现在不是问题,如果能足不出户解决就医问题,将减少很多无畏的奔波,会有更多的时间娱乐锻炼。”77岁张大爷的话,说出了很多老年人的心声。如今,我市正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模式推进养老产业发展,提高养老机构护理员护理水平,让老年人不进医院也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护理。

  切实把老年人的忧乐冷暖挂在心上,近年我市推出了一系列帮扶养老事业发展的措施。早在2015年我市就出台了《鞍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制定了我市在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完善投融资政策、完善养老设施建设土地供应政策、完善养老企业税费优惠政策、完善养老队伍建设、整合开发养老服务资源、加大养老企业贷款贴息支持、完善资金支持政策等30条政策,并鼓励专业医师到民办养老机构依法设立的医疗机构规范开展多点执业,将民办养老机构纳入护理类专业实习基地范围。

  到2020年,全市社会养老床位数将达到每千名老人35至40张,符合标准的养老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和60%以上的农村社区。创新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方式,促进医疗卫生资源进入社区、居民家庭和养老机构,让老年人不进医院也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护理。


来源:千山晚报

  

责声明:该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谢谢!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