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顶层设计,构建以人口战略、生育政策、就业制度、养老服务、社保体系、健康保障、人才培养、环境支持、社会参与等为支撑的人口老龄化应对体系”。贯彻落实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我国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认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规律和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制度设计、提出合理的政策措施。
人口老龄化是现代化进程必然结果,计划生育政策不是根源
一些人认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根本原因是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但综观世界各国人口情况、深入分析人口老龄化规律可以发现,人口老龄化是现代化进程的必然结果。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人口老龄化进程,但并不是人口老龄化的根本原因。
人口老龄化是现代化进程的必然结果。人口老龄化普遍发生于世界各国,21世纪可以说是人口老龄化的世纪。2005年,全球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10%,意味着全球在总体上跨过了老龄社会的“门槛”。其中,发达国家早在二战结束时就已迈入老龄社会,此后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发展中国家尚未全部迈入老龄社会,但老龄化速度进入21世纪后快速提升。根据联合国预测,目前世界上人口结构最年轻的国家也将在21世纪末步入老龄社会。可见,人口老龄化并非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局部现象,而是发生于整个人类社会、并将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存在的普遍现象。其主要原因是:伴随现代化的深入发展,全球生育率下降,人类寿命普遍延长。只要这两个方面保持不变,那么人口老龄化趋势就不可逆转。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规律。同世界其他国家相继步入老龄社会一样,我国人口老龄化也是现代化进程的必然结果。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由“年轻型”向“老年型”的转变始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到上世纪末,我国正式迈入老龄社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降低了死亡率、延长了人口寿命,老年人口的绝对规模明显扩大;同时,计划生育政策带来了出生率下降、少儿人口规模减少、老年人口比重提高,我国老龄化速度不断提升。
计划生育政策不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根本原因。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验证的普遍规律。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加快了人口老龄化速度,但也减少了未来老年人口的总体规模,并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老年人口规模处于较高水平的时间。可以设想,如果未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我国步入老龄社会的时间虽将有所推迟,却会在更长时间里面对更庞大的老年人口规模,面临更沉重的养老压力。事实上,我国目前的老年人口规模庞大,正是因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高出生率时期积累的大规模人口相继步入了老年。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呈现出以下主要特征:
老年人口规模庞大,给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和医疗保健事业发展带来压力。我国人口基数庞大,老年人口规模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将居高不下。截至2015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到2.2亿,居世界首位,占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约1/4。21世纪前半叶,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将持续攀升。这就要求整个社会的养老资金支出、社会保障制度设计、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等都要以老年人口的总体规模为重要依据,并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加快老年病防治和老年保健事业发展。
快速老龄化进程与劳动力总量减少并行,劳动力年龄结构老化给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带来挑战。随着老年人口规模的扩大,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自2011年达到峰值后便开始逐年缩减,劳动力年龄结构也开始老化。这不仅加重了劳动年龄人口的养老负担,也深刻影响着我国过去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将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依靠创新驱动,并大力提高劳动力素质和劳动生产率。
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总量大,家庭养老支持功能明显弱化。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分户居住现象日益普遍,引发家庭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主要表现在家庭规模逐步缩小和家庭内部代际结构日益简化两个方面。目前,我国平均家庭规模约为3人,仅由夫妻二人组成的“一代户”家庭(主要是空巢老人和空巢中年人)在所有家庭中的占比超过1/3。同时,由于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很多子女没有充分的时间照顾父母。目前,我国空巢老人比重较高,占老年人总数的一半。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加重了整个社会的养老负担。
值得指出的是,未来二三十年即将步入老年的“新一代”老年人呈现出了一些新特点,预示着我国老龄事业面临新机遇。一是受教育水平持续提升,接受新事物及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普遍增强;二是积累了一定财富,具有较强的养老产品和服务消费欲望与实力;三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的自理状态预期寿命将会不断提高,从而大大减轻老年群体在日常生活中对外部力量的依赖。这些新特点,使发展老龄事业、有效应对老龄化挑战、妥善解决老龄社会问题面临着新的机遇。比如,在物联网、互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的推动下,智慧养老平台快速发展,有利于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需求特别是精神生活上的需求;面向老年人的居家设计能够为老年人洗澡、如厕等带来巨大便利;依托现代通信设备建立起老年居家紧急呼救系统,在小区物业服务中增加老年紧急呼救响应服务,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等,都将让老年人享受到更便利的生活和医疗服务。
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我国的老龄政策制度设计,不仅要着眼于完善资金支持系统、提升养老的物质保障水平,更要着眼于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真正实现在“物质搞上去”的同时“服务跟上来”。应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相结合的基础上,有效发挥市场作用,推动养老服务业和老龄产业发展壮大。除了大力完善老年人权利保障体系和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政府还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市场主体提供养老产品和服务,更好满足老年人需求。同时,积极培育社会组织,发挥它们在社会化养老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大幅增加,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强劲。但目前有限的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还远远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要,迫切需要把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有机结合起来,高效整合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两方面资源,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鼓励个人从年轻阶段就开始为应对老年护理风险进行资金储备,有利于切实保障失能人员特别是失能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权益。
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性地位。家庭养老在经济供给、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有独特优势。然而,当前家庭养老功能正在弱化。这就需要政府积极制定家庭养老支持政策,通过税收优惠、经济补贴等多种方式鼓励子女与父母同住,减少老年人独居现象。此外,政府和社会也应重视家庭照料者(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状况,为他们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和指导,促进有老年人的家庭健康和谐发展。
丰富养老方式,拓宽养老渠道。老龄政策制度设计应充分考虑未来老年人口的新特点,丰富养老方式,拓宽养老渠道。例如,未来老年人口的教育水平持续提升,接受新事物、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明显增强,应大力发展“智慧养老”平台;他们大多实现了以房产为主要内容的财富积累,因而应大力创造条件,为“资产养老”方式的推广开辟道路;等等。
(来源:北京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