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老龄化步伐的加快,养老产业备受社会关注,如何办好养老院就是其中的一个热议话题。我认为,办好养老院需要政府、市场、社会综合发力,核心是做好:一个功能定位,三个率先突破,两个关键支撑,一种人文情怀。
一个功能定位。社会资本对养老产业有很高的投资热情,但我们首先要明确养老机构的功能到底是什么?北京提出的是“9064模式”,即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的协助下居家养老,6%的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社区服务照顾养老,4%的老年人入住养老院。可见,养老机构只占4%的比例,是辅助而不是主力。当下,养老产业偏向于接收经济条件好的优质老人,拒绝失能、半失能老人,但从功能定位上看,后者恰恰最需要我们关注,应成为政府和企业的重点服务对象。
三个率先突破。首先是制度突破。当下,养老配套制度支撑尚不完善,比如,国际上已很成熟的长期护理险,在我国离广覆盖还很远。另外,法律漏洞亟需补上。养老属于高风险行业,尤其是高龄老人多的养老院,一旦出现摔倒、死亡等意外,责任如何界定是个问题。即便养老院流程监控很完善,因为老人自身原因出现的意外,养老院能否免责,目前还有争议。
其次是人才储备突破。有些企业为了解决眼下的用人荒,护理人员只简单培训半个月、1个月就上岗了,他们真是把养老护理想得太简单了。不管是基层护理人员,还是高层养老管理人才,都需要职业教育、体系化培养,还要为人才提供职业发展通道。
再次是运营模式突破。养老机构的运营要有自己的特色,这样消费者才会“用脚投票”。如今,很多养老院打着“医养结合”的概念,却没有落实。真正的医养结合一定要与医疗资源相整合,具备疾病预防、应急、康复等功能。
两个关键支撑。分别指文化、数据的支撑。文化方面,中国人很舍得为孩子花钱,报个辅导班几千几万都愿意,但为老人多花1000元,可能就舍不得。我们亟需形成“老人是社会贡献者”的共识,形成尊老、爱老、敬老的社会风气。受传统文化影响,很多人认为将老人送养老院是不孝,这种观念也要扭转。在全世界,住养老院都是件正常的事,老人可以活得很健康、很幸福。
数据方面,养老机构要学会从大数据中找机会,在关注行业发展和政府政策的同时,在技术上利用入住老人的心率、血糖、血压等数据进行健康干预和管理。
一种人文情怀。办养老院绝不能只以利益为导向,一定要坚守“以人为中心”。一方面要以老人为中心,养老从业者要了解老人的身心状况,除了提供便捷的设施外,还要丰富他们的社会网络,让其老有所乐、老有所用;另一方面要以员工为中心,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其提供有保障的收入和可期待的前途,比如设立员工分红机制、股权激励机制等。
在我国“未富先老”的大环境下,处理好以上问题,不论对政府还是企业都极其重要,既利于解决当前问题,也是明确未来发展方向的关键。
来源:生命时报
免责声明:该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谢谢!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