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紧缩刚走,额外税收就来了”,面对英国政府可能出现的“年龄税”,民众炸开了锅。据《每日电讯报》的报道称,为应对社会保障预算的严重不足,英国正考虑引入一项新税,要求该国中老年人“自掏腰包”支付晚年生活护理费用,也因此被英国媒体形象地称为“年龄税”。一边是民意的强烈反对,一边又是养老压力的激增,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方法在两者中寻求平衡就成了摆在英国面前一道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报道称,“年龄税”的征税人群分为两个年龄段:分别为40岁以上的中年人和65岁以上的老年人(65岁为英国退休年龄)。一旦“年龄税”开征,他们需按一定比例缴税,为自己晚年的护理服务“买单”。征得税金今后可能以“返现”的形式下发,以供他们支付护理开销。
根据委员会的计划,这项新税可能将由纳税人及其所属企业共同负担,但是否会纳入现行的国家保险体系尚不可知。英国卫生大臣汉考克称该计划取得跨党派人士的共识,这意味其成形及通过的可能性较高。他表示,这一计划将被纳入英国政府今年年底公布的社会保障问题“绿皮书”。
这样的想法几乎引来了一边倒的批评与嘲讽。批评者们认为,生活方式健康者往往不需要社会护理,这些人所缴税款将“打水飘”。更有甚者将“年龄税”与之前提出的“老年痴呆税”进行类比,得出的结论就是一样的“思路清奇”。
在提前竞选的压力下,英国保守党发布了一份竞选纲领,其中的一项社会关怀服务付费方案调整却让整个保守党在随后的支持率中“垮了台”。一直以来英国的社会保障政策就是不包括房产在内,资产超过23250英镑的老年人需要为自己的福利保障买单,而特雷莎·梅提出的新政策泽要求,把房产作为资产的一部分,总资产超过10万英镑的老年人就需要自己买单。在“老年痴呆税”提出之前,保守党在65岁选民中的支持率还高达65%,但这一方案推出之后,仅有26%的选民选择了保守党。
无论是“年龄税”还是“老年痴呆税”,都指向了一个问题:养老压力越来越大,政府不得不从其他的地方寻找新的资金来源“填补亏空”。英国老龄化速度惊人,据2015年统计,有超过1140万人的年龄在65岁以上,这一数字一年就增长了30万。而根据地方政府协会估计,到2020年,社会保健系统的财政投入缺口将达到29亿英镑。
老年人口激增,政府的投入又不到位,在这种双重打击下,养老产业已经率先敲响了警钟。2011年,英国最大的私立连锁养老院机构“南十字星”保健集团宣告资不抵债,旗下750家私人护理中心陷入“无主”困境,虽然最后由南十字星的几个竞争对手接下了这个烂摊子,但这就像是开启英国养老危机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2016年,英国广播公司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英国全境有超过1/4的养老院将在3年内面临关门的尴尬。
如果说欧债危机以来的8年紧缩政策还能成为社会保障预算不足的理由,那么不久前刚刚宣布结束紧缩的决定就让加征“年龄税”的行为更显得有些荒谬。上个月末,英国财政大臣哈蒙德在“脱欧”前的最后一份财政预算方案中表示,英国“紧缩时代终于结束”,其中最受关注的便是个税方面,自2019年4月开始,20%税率的起征点将从目前的11850英镑上升至12500英镑。
一边减税,一边加税,这样的做法让太多人无法忍受。但在这一加一减的背后,还有一个始终无法摆脱的困境——“脱欧”。NIESR经济学家阿米特·卡拉表示,无协议脱欧将导致英国预算赤字与GDP之比升高,两年后该比例会从今年估计的1.7%升高至2.7%,公共部门净债务将小幅上升至相当于GDP的86%左右,到2020年中期慢慢下滑。宽松固然好,但资金紧缺带来的挑战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的。养老压力和脱欧隐忧之下,40岁以上的人群自然成了“买单”的最佳对象。
(来源:中国养老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