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在北京生活的老年人只要在就近的养老机构进行居家养老,就会获得相应标准的助餐、助医、助洁、康复等服务。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北京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将于今年下半年正式实施,并将成为北京市地方标准。未来,相关的养老机构需提供统一的服务标准,一些服务不够规范的小散乱企业或将被加速淘汰。
细化服务项目标准
助餐需提供三类
目前,本市的居家养老服务仍然处于起步期,且提供的服务非常繁杂、琐碎,在政府或行业协会出台实施统一的标准前,各企业只能根据自身的定位、经营能力确定标准,存在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
而北京市首个地方养老服务系列规范则弥补了这一空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在养老服务内容方面,规范提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机构、照料中心和驿站,应涵盖但不限于助餐、助医、助洁、助浴、康复等服务项目。
●在供给养老服务方面,应根据服务对象的服务需求对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或环境进行评估并形成评估报告,根据评估结果、服务需求等制定服务计划。
●对居家养老服务单位的评价指标,规范提出,包括老年人档案、服务档案建档率应达100%、服务对象及家属/监护人满意度大于等于90%等。
●对各项养老服务项目提出了具体标准。以北京市场上需求率相对较高的助餐服务为例,本次发布的北京版地方标准明确,提供服务的单位应配有食品安全管理员,宜配有老年人营养、风险评估人员;定期了解老年人膳食需求、监督膳食质量等。而且,服务组织根据服务需求提供普通老年餐、营养餐和疾病控制餐。
●近年来,随着治疗与康复环节的划分愈发清晰,越来越多的老人会选择在病愈后、术后在家中进行康复,而这类服务也日渐成为养老机构、驿站、照料中心的一项重要供给内容。根据规范,康复服务人员应经过培训,并掌握老年人康复基本知识和技能,且必须在制定康复服务计划、签署服务合同后实施开展,服务后还需对服务对象进行阶段性评估,如有需要,及时调整计划。
对标国际标准
27名专家组成“标委会”
与此同时,北京市养老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宣布成立。第一届任期5年,秘书处承担单位为北京养老行业协会,委员由来自国家和北京市行业主管部门、科研机构、社会团体、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企业的代表以及医疗护理、养老设施建设、标准化等领域共27名专家组成。养老服务标委会将分析养老服务领域标准化的需求,协助行业主管部门开展标准体系建设、标准制修订及标准宣贯培训等工作。
在成立会议上,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姚娉表示,养老服务标委会将发挥纽带作用,抓平台建设,联系政府、企业、服务机构、研究机构和服务对象,打造一支懂养老、懂管理、懂标准、高水平的养老服务标准化专家队伍,配合行业部门组织开展标准化工作。
对于养老服务标准体系的建设,姚娉表示,不仅要有前瞻性、引领性、系统性,短期立足五年,长期瞄准2035年,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标对表,规划好养老标准化工作的目标,密切关注医养结合、餐饮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等其他与养老服务有紧密联系的领域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系统性保障养老服务安全,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同时,要抓关键环节,为地方标准立项研究、论证预审、宣贯培训以及实施情况评估做好支撑。
标准是巨大突破
还需完善细节
业内人士认为,北京居家养老服务地标实现巨大突破,但很多细节也有待完善。
例如规范提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包括:助餐、助医、助洁、助浴、康复等,但还可以分得更细致、更明晰一些,比如它可分为对人的服务,以及面对物的服务,即对老年人的身体介护,包括喂食、排泄、康复、护理、洗浴、美容、精神慰藉等;以及老年人的居家料理、生活援助服务,包括室内清洁、家居维修、整理收纳、衣物清洗等。
居家养老服务的具体实施还有一些问题有待明确。因为服务内容只是手段,最重要的是明确服务目标,找到核心问题。居家养老服务的目标是什么?老年人的最大需求是什么?例如,我们倡导的是被动式养老,还是自立生活援助;我们更看重自己做了什么,还是老人的内心感受及尊严需求等等。
居家养老机构中的养老服务人员有哪些?需要什么专业技能?新规范给出了一个更为多元的领域,其中包括了养老护理员、营养健康员、康复理疗员以及老年人能力评估人员、老年人服务计划制定人员等等。这其中,专业的养老护理员是主力军,也是当前最紧缺最急缺的人员。壮大这个队伍,主要的从业人员可来自高职院校专业养老护理专业的学员、具有一定家政服务经验的社会工作人员以及来自于老年人家庭中的家庭照料者(老年人儿女)等等。
不过,目前的现状是,岗位需求很紧迫,从业者寥寥无几且普遍素质比较低,真正掌握养老护理核心理念及专业技能的高端服务人才少之又少。工资低、社会地位低、职业前景黯淡是主要矛盾和障碍。针对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鼓励养老机构对服务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给予职业资格证书,提高职业的发展空间和社会地位。同时,对该职业给予岗位津贴及其他福利待遇等,提高岗位吸引力。
(来源: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