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尤其是东京、大阪等大城市街头,衣着光鲜的老年人同年轻人一起,背着公文包穿梭在上下班的路途中,是当地一景。银发上班族,与城市的灯红酒绿形成鲜明对比,诉说着时代的无奈。
近年来,日本老龄化、少子化问题日趋严重,带来劳动力短缺、养老金不足、老年人收入低等一系列严峻问题。鼓励老年人延长工作时间,以弥补劳动力缺口,实属不得已而为之。
日本法律规定60岁是退休年龄,但是到65岁才能真正领取养老金。日本现行的《高年龄者雇用安定法》规定,企业有义务雇佣65岁以下有意愿工作的人员,如果要在本公司继续工作,要么就延迟退休或取消退休,或者是基于合同工和委托等形式的再雇用。
修订案概要一出,立刻引发日本网民强烈反弹。在日本“2CH”网站上,有许多网友留言说:“这是让我们工作到死吗?”
但也不乏支持者,因为随着社会持续少子老龄化,日本养老金早已捉襟见肘。有关日本的财政问题,经合组织(OECD)曾多次开出“药方”,一是建议日本取消退休制度;二是将消费税上调至20%以上。二选一,日本民众则更倾向于前者。
修订案要求为老年人换工作、创业、提供NPO(非营利组织)活动资金或自由职业提供支持。不过,目前修订案的内容为努力义务,并非强制执行,但有分析指出,未来可能会转为义务。此外,原则上65岁开始领取公共养老金的年龄不作上调。
以东京都立川市一家警备(保安)公司为例,该司364名员工中,184人为60岁以上,达到全体人数的一半。最年长的员工为86岁。一名15年前跳槽来的70岁男性员工表示,仅靠养老金生活比较困难,他希望能在身体还能动的时候一直工作下去。
从日本内阁府通过调查得知,在6569岁高龄者中,65%的人希望工作,但是目前这些人就业率仅仅为46.6%。日本政府估算,如果6569岁群体的就业率能增长至和6064岁群体相当的水平,那么就业人数将增长超200万,并有望带来经济效益。
老龄化困局
事实上,在日本,“退而不休”早已成为常态。
日本内阁府去年公布的高龄社会白皮书显示,截至2017年,目前日本6064岁群体的就业率近七成,6569岁的为44.3%。
老龄化伴随着少子化,日本总务省不久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日本新生婴儿人数为92.1万,比2017年减少2.5万,是1899年有统计以来的最低纪录。
少子化和老龄化的双重挑战导致劳动力短缺问题严重,根据最新数据,包括外国人在内的日本2018年总人口为1.26443亿人,比上年减少26.3万人,连续8年减少。其中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减少51.2万人,降至7545万人,创1950年以来最低。
据日本内阁府预测,到 2060 年总人口将减少至 8674 万人,届时老龄化比例将达到 40%。劳动人口占比持续下滑,预计2020年为 60%以下,2050 年全社会将只有近 50%的劳动人口。
日本管理学家、“策略先生”大前研一在《低欲望社会: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危机与破解之道》一书中如此勾勒日本老龄化社会的模样:年轻人不婚、不生、不买房不买车,老年人种花、遛狗、攒养老金,然后留下3500万日元离世。在这样的基础之下,生育率持续低迷,国家经济停滞不前。
在如此负担之下,安倍甚至将扩大65岁以上老年人就业作为其“新经济战略”的核心之一。去年9月,安倍接受采访时就提到,要打造不论到多大年纪、只要有意愿就能参加工作的“终身不退休”的社会,并以此为前提,推进医疗和养老金等涉及社会保障制度整体的改革。
但有不少人担心,即使老人有意愿继续工作,其工作效率和质量能否保证?让企业背负上述义务,可能损害企业经营的自由度和组织活力。工作期间安全问题、照护问题会否成为企业新的负担?
随着日本拟上调退休年龄至70岁,未来将有更多高龄者活跃于劳动力市场,日本正在向“终身不退休社会”迈进,而这也正是安培晋三此前极力倡导的。
不过,单靠提高退休年龄并非治本之策,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日本目前所面临的难题。近年来,日本已经在着手从其他方向解决,逐步放开劳动力市场的限制,包括放宽外国人在日本就业的限制等,目前在日本工作的外国劳动者占比仅有2%左右,继续放宽的空间较大。
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在相继迈入老龄化社会,而日本的经验教训,值得反思和借鉴。
来源于丨时代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