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Industry News
首页>新闻动态>行业资讯

2018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TIME:2018-10-17 浏览次数:5819次 [小] [中] [大] 关闭

目前,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一个极为严峻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总体来看,人口老龄化问题成因复杂,一方面,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使我国人口的生育率降低;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年人有着更好的养老条件;此外,由于现代医学水平的进步,老年人的平均寿命有了很大的提高。诸多因素导致我国新生儿逐渐减少,青壮年人口数量减少,而老年人口比例不断上升,造成日趋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一、2018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

 

2017年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3900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37万人。从年龄构成看,16至59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9019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4.9%;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

 

2005-2017年中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量走势

2017年全年共出生人口1723万人,比2016年减少63万人。同时老龄化程度继续加大,60岁以上及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重都有明显上升。

 

2008-2017年中国新生人口数量及增速

2005-2017年中国人口出生率走势图

中国人口的老龄化程度正在加速加深。2017年,全国人口中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60周岁以上人口和65周岁以上人口都比上年增加了0.6个百分点。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7.17%,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2025年,六十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成为超老年型国家。考虑到70年代末,计划生育工作力度的加大,预计到2040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达到顶峰,之后,老龄化进程进入减速期。

 

2007-202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及比重

2017年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3900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37万人。

 

2008-2017年中国人口总量及增速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特点分析

 

1、我国老年人绝对数量大,发展态势迅猛。据调查显示,世界老年人口总数的20%都被我国老年人口所占据,人口老龄化年均增长率约为总人口增长率的5倍,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由1.78亿增加到2.21亿,老年人口的比重由13.3%增至16%。如此巨大的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和增长质量让我国较其他国家提前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2、地区间发展不均衡,城乡倒置。一方面,20世纪70年代,受“少生优生,晚婚晚育”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城镇生育率较农村生育率低;另一方面,农村大量年轻劳动力去往一线二线城市发展,农村老年人口增多,尤其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居多,农村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这些方面导致人口老龄化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城乡倒置。

 

3、高龄化趋势加剧。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杜鹏[5]提出高龄老人的病残率较其他老人更高,需要的关心照顾程度较其他老人也更多,高龄老人是老年人中最为脆弱的群体,是解决好养老问题的重难点。据一项调查显示,我国每年新增长100万高龄老年人口,这种大幅度增长的态势将持续到2025年。

 

4、独居老人和空巢老人增速加快,比重增高。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家庭模式中传统三世同堂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家庭趋于小型化,加之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年轻子女陪伴父母的时间变少,使得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正在逐渐弱化。据最新调查显示,预计到2020年,独居老人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独居老人和空巢老人将成为老年人中的“主力军”。

 

三、中国人口老龄化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老龄人口的供给支付额度对人口比例较小的青壮年形成极大的压力,社会财富创造与现代化建设无法满足老龄人口的快速发展需求。从而导致经济发展与人口老龄化问题产生较大的矛盾,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区域,经济发展无法满足老龄人口的抚养需求,很多地方财政出现赤字。从实质上来看,人口老龄化程度并不是社会经济压力的决定因素,但老龄人口保障必须有着充分的经济基础和社会资源。但我国当前的情况仍不具备足够的经济基础和社条件,所以老龄化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相关学者预测,我国在未来40年内会达到人口老龄化高峰,也是经济压力的高峰期,社会发展会受到空前的压力。

 

1、人口老龄化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

 

老年人本身就是社会的弱势群体,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老年群体自身的免疫功能也会逐渐下降,生理机能开始退化,老年痴呆、心脑血管疾病、风湿病等都是老年群体中常见的疾病。由于老年人自身健康状况和社会角色的改变,常容易产生悲观、抑郁、孤独和焦虑等一系列不良心理和情绪,而如今的家庭结构模式越来越趋于小型化,子女忙于工作无心照料在家的老人,更别说是精神上的交流,因此,很多老年人精神状态比较差,他们需要社会的关心和理解。老年人是社会的一种宝贵财富,古俗语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年人的知识储备和生活阅历是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的,老一辈人对革命的建设和历史的贡献更是值得全社会敬仰的,全社会应将老年群体视为宝贵财富去尊敬爱护他们,要知道每一个人都会变老,我们不应该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每一个老年人,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发扬光大。

 

2、人口老龄化使家庭养老问题突出。

 

北京大学袁方教授认为解决中国老龄化的问题单靠哪一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各方努力,需国家、社会和家庭相互结合。如今的家庭结构模式大多数为传统的“4-2-1”家庭,即四个老人,夫妻双方,一个孩子,意味着两个子女要承担赡养四个老人的义务,这无形中加重了家庭成员的养老负担,并且受西方文化的冲击,我国传统的家庭观念正在逐渐淡化,家庭养老功能也在弱化,老年人的物质和情感需求得不到相应的满足,而这种现象在农村尤为严重,农村大量中青年劳动力去往经济更发达的一、二线城市发展,使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农村高龄老人养老问题严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城乡发展不均衡,我国的养老问题遇到瓶颈。

 

3、人口老龄化加重了我国经济负担。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老龄人口的供给支付额度对人口比例较小的青壮年形成极大的压力,社会财富创造与现代化建设无法满足老龄人口的快速发展需求。从而导致经济发展与人口老龄化问题产生较大的矛盾,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区域,经济发展无法满足老龄人口的抚养需求,很多地方财政出现赤字。从实质上来看,人口老龄化程度并不是社会经济压力的决定因素,但老龄人口保障必须有着充分的经济基础和社会资源。但我国当前的情况仍不具备足够的经济基础和社条件,所以老龄化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相关学者预测,我国在未来40年内会达到人口老龄化高峰,也是经济压力的高峰期,社会发展会受到空前的压力。

 

4、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资源的日渐紧张使得社会经济不断震荡,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城镇化进程促使我国农村的劳动力不断转移向城市范围,大量人力资源的聚集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城市缺乏青壮年群体的不足,但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资源紧张、就业压力、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都受到较大的冲击。同时由于农村生产力的大量转移,使农村生产力日渐匮乏,从而呈现出严重的空巢现象,很多农村老龄人口缺乏生产能力和生产技能,经济收入极其微薄,加之老年人口基数的不断增大,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不到位,很难有效解决农村老龄人口的赡养问题,从而导致社会贫富阶级矛盾的加剧,造成社会公共安全和农村社会稳定潜在的威胁。

 

5、人口老龄化对文化的影响

 

我国文化自古推崇孝道,百善孝为先,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极其浓重的尊老思想。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龄人口日渐增多,而青壮年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大多为独生子女,在赡养、关怀老人方面普遍存在着力不从心的情况;加之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逐渐增大形成普遍的物质至上的价值观,导致养老从以往的“用心”逐渐转变为“用钱”模式,传统家庭观念中赡养父母的思想逐渐转变为用物质、金钱供养老人的思想。这种情况的普遍存在使我国传统文化中“孝”的精髓与经济资源挂钩,导致我国5000年的“孝道”文化逐渐歪曲、遭受极大的挑战。

 

四、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

 

1、实行与人口协调发展的经济战略

 

要统筹处理好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系,将人口老龄化问题作为重大的经济问题,实行与人口老龄化问题相协调的经济发展战略。其一,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升社会生产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通过提高生产力来对冲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其二,拓展新的经济发展方式,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壮大实体经济、促进居民消费等方式来不断适应人口老龄化问题对社会经济的冲击。不断完善老龄社会条件下的消费需求机制,完善社会保障的各项制度,最大限度发满足老龄人口的消费需求,提升当前社会条件下的经济驱动力。

 

2、协调社会发展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系要将建设理想老龄社会纳入我国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中,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劳动力结构变化的问题,改革劳动就业制度,统筹处理社会就业与养老之间的矛盾;不断完善退休制度,加强老龄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结合年龄平等原则,对收入分配制度加以改革,逐步提升老龄人口在社会财富、机会及权利等方面的分配;建立科学的代际利益协调、权益保障、矛盾处理机制,不断推动社会各个年龄群体平等分享社会资源、共享社会利益、共担社会责任。不断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立与老龄社会发展需求相符的养老、医疗等保障制度,不断推进社会公共服务结构优化,完善老龄人口生活料理、精神慰藉、疾病护理等老龄服务体系。

 

3、完善核心价值体系,倡导年龄平等文化

 

在文化发展方面,应该将老龄社会建设纳入人文发展战略中,构建老龄社会的新文化。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倡导年龄平等文化,宣传新的价值观。通过现代各种媒体、自媒体渠道,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力宣传传统道德文化,提升全社会敬老、爱老、助老的孝道文化。同时要提倡家庭养老的重要方式,构建老龄社会的新型文化体系。

 

4、转变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观念,加强对老年人的精神关怀

 

在对待人口老龄化这一问题上,我们首先要转变观念,我们要辩证面对这一客观社会现象而不是敬而畏之。社会在满足老年人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应该关心关怀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注重老年人身心健康。一是各地相关部门应加大资金投入,为老年人提供较好的精神娱乐场所,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其在与不同人群的交流中体会乐趣,从而排解空虚寂寞的情绪;二是建设老年大学,为老年人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提供平台,使老年人在活动和学习中认识同龄人体会其中的快乐;三是定期组织老年群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娱乐活动,通过琴棋书画、戏剧、歌舞团等活动让老年人修身养性,充实精神生活;四是医护人员为老年人提供情感支持,开展心理咨询,医护人员在服务老年人群的过程中,对待老年人要更有耐心和爱心,站在老人的角色为他们着想,理解他们的痛苦,主动与他们沟通交流,倾听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更要在肢体和语言上表达出对他们的尊重与关怀。积极开展老年群体活动,帮助老年人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解除他们精神和内心负担,通过这些方式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好的增强了他们的社会归属感。

 

5、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制度,加强对老年人医学人文关怀

 

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身体抵抗力下降,多数老年人深受疾病的困扰,因此,医疗保障对于老年人是一项重要的保障措施。一方面要完善医疗福利保障,降低药品价格,让老年人看得起病;另一方面,对老年患者要更有耐心。老年患者的疾病主要是慢性病,不仅治愈率低,而且病程长,经常会伴有功能性方面的问题,所以更需要医护人员长期的医疗照护。同时对老年人的医疗保障,不但要为其提供医疗技术的指导,更要为其提供情感和心理上的支持与安慰,真正去关怀关爱老年人,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医疗机构人员更需要加强对老年群体健康知识的宣传,以老年群体常见病为主要内容,更具针对性向老年群体普及老年保健和卫生科学知识,加强对他们的健康指导。同时积极向老年人讲解相关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和治疗,对他们的生活行为也要进行适当的干预,从而加强对老年人医学人文关怀。

 

6、多方面筹集养老保障资金,实行新型养老保障制度

 

我国政府应充分发挥财政的再分配功能,根据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增加养老补贴,加大对老年福利的投入。鼓励地方政府对经济困难老人和高龄老人,给予适当的家庭补助和高龄津贴。同时,政府要支持社会力量成立养老服务机构,整合地方资源,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向养老服务业的投入。可以采取以国家、集体、社会、个人等多渠道相结合的筹资模式,以各种方式加大养老服务机构的兴办,为老年人群提供更加全面、便捷以及高水准的养老福利机构。此外,要鼓励社会资本成立更多公益慈善养老基金,充分发挥慈善组织作用,发扬尊老、敬老、爱老、养老的传统美德,切实凝聚社会的力量,提高老年群体的生命质量和生活品质。

 

7、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提倡老年人自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其精神面貌以及身体素质得到了很大提升,同时由于现在老年人退休年龄较低,所以许多已经退休的老年人仍具有劳动能力。老年人对待工作认真坚韧,具有多年的工作经验,甚至有些老年人的工作能力比大部分年轻人还要强,是社会不可缺少的资源。因此,应大力发掘老年人力资源,鼓励老年人为社会发展继续作贡献。对于身体素质较好并愿意从事新工作的老年人,应当为其提供机会,在增加其经济来源的同时减轻社会压力。

 

8、完善老年福利的法律保障,真正保障老年人各项权利

 

老年群体本身就是社会的底层,他们是弱势群体,老年人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来源,生活上的自理能力也较弱,他们有权利得到社会的关心和照顾。《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是我国目前保护老年人权利的根本大法,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三条规定:“国家保障老年人依法享有权益。老年人享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有享受社会服务和社会优待的权利,有参与社会发展和共享发展成果的权利;禁止歧视、侮辱、虐待或者遗弃老年人。”新法的修订从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老年人的基本权利。而除2015年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之外,我国就没有另外关于保障老年人基本权利的法律法规。因而,我国应加强对老年群体权益保障的相关立法工作,健全一整套保障老年人基本权利的长效法律机制,从而为我国巨大的老年人口保驾护航,为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怀确立法律基础。

 

关心关爱老年群体,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实践方法,开拓新途径。不仅是从宏观的制度、政策模式和公共财政倾斜等方面进行努力,更要在实施具体政策中不断完善社保、医疗和娱乐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内容,是要在满足老年人物质生活需求的同时,更加注重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让老年群体切实体会到社会的关怀。这不仅有利于推动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更有利于我们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整体目标。

 

(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版权所有:呼和浩特市智慧养老服务中心 技术支持:内蒙古国讯富通科技有限公司 蒙ICP15002862号 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789号

电话:0471-5712349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新城北街62号华闻大厦九层 网址:www.nmg12349.com www.nm12349.cn

呼和浩特老年服务中心 呼和浩特老年社区 呼和浩特养老服务 呼和浩特养老机构 呼和浩特老年活动中心 呼和浩特便民为老服务中心 呼和浩特居家养老 内蒙古12349便民为老服务中心 

用心服务  用爱经营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在线客服

2018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TIME:2018-10-17 浏览次数:5819次 [小] [中] [大] 关闭

目前,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一个极为严峻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总体来看,人口老龄化问题成因复杂,一方面,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使我国人口的生育率降低;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年人有着更好的养老条件;此外,由于现代医学水平的进步,老年人的平均寿命有了很大的提高。诸多因素导致我国新生儿逐渐减少,青壮年人口数量减少,而老年人口比例不断上升,造成日趋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一、2018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

 

2017年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3900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37万人。从年龄构成看,16至59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9019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4.9%;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

 

2005-2017年中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量走势

2017年全年共出生人口1723万人,比2016年减少63万人。同时老龄化程度继续加大,60岁以上及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重都有明显上升。

 

2008-2017年中国新生人口数量及增速

2005-2017年中国人口出生率走势图

中国人口的老龄化程度正在加速加深。2017年,全国人口中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60周岁以上人口和65周岁以上人口都比上年增加了0.6个百分点。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7.17%,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2025年,六十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成为超老年型国家。考虑到70年代末,计划生育工作力度的加大,预计到2040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达到顶峰,之后,老龄化进程进入减速期。

 

2007-202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及比重

2017年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3900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37万人。

 

2008-2017年中国人口总量及增速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特点分析

 

1、我国老年人绝对数量大,发展态势迅猛。据调查显示,世界老年人口总数的20%都被我国老年人口所占据,人口老龄化年均增长率约为总人口增长率的5倍,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由1.78亿增加到2.21亿,老年人口的比重由13.3%增至16%。如此巨大的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和增长质量让我国较其他国家提前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2、地区间发展不均衡,城乡倒置。一方面,20世纪70年代,受“少生优生,晚婚晚育”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城镇生育率较农村生育率低;另一方面,农村大量年轻劳动力去往一线二线城市发展,农村老年人口增多,尤其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居多,农村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这些方面导致人口老龄化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城乡倒置。

 

3、高龄化趋势加剧。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杜鹏[5]提出高龄老人的病残率较其他老人更高,需要的关心照顾程度较其他老人也更多,高龄老人是老年人中最为脆弱的群体,是解决好养老问题的重难点。据一项调查显示,我国每年新增长100万高龄老年人口,这种大幅度增长的态势将持续到2025年。

 

4、独居老人和空巢老人增速加快,比重增高。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家庭模式中传统三世同堂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家庭趋于小型化,加之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年轻子女陪伴父母的时间变少,使得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正在逐渐弱化。据最新调查显示,预计到2020年,独居老人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独居老人和空巢老人将成为老年人中的“主力军”。

 

三、中国人口老龄化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老龄人口的供给支付额度对人口比例较小的青壮年形成极大的压力,社会财富创造与现代化建设无法满足老龄人口的快速发展需求。从而导致经济发展与人口老龄化问题产生较大的矛盾,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区域,经济发展无法满足老龄人口的抚养需求,很多地方财政出现赤字。从实质上来看,人口老龄化程度并不是社会经济压力的决定因素,但老龄人口保障必须有着充分的经济基础和社会资源。但我国当前的情况仍不具备足够的经济基础和社条件,所以老龄化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相关学者预测,我国在未来40年内会达到人口老龄化高峰,也是经济压力的高峰期,社会发展会受到空前的压力。

 

1、人口老龄化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

 

老年人本身就是社会的弱势群体,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老年群体自身的免疫功能也会逐渐下降,生理机能开始退化,老年痴呆、心脑血管疾病、风湿病等都是老年群体中常见的疾病。由于老年人自身健康状况和社会角色的改变,常容易产生悲观、抑郁、孤独和焦虑等一系列不良心理和情绪,而如今的家庭结构模式越来越趋于小型化,子女忙于工作无心照料在家的老人,更别说是精神上的交流,因此,很多老年人精神状态比较差,他们需要社会的关心和理解。老年人是社会的一种宝贵财富,古俗语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年人的知识储备和生活阅历是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的,老一辈人对革命的建设和历史的贡献更是值得全社会敬仰的,全社会应将老年群体视为宝贵财富去尊敬爱护他们,要知道每一个人都会变老,我们不应该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每一个老年人,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发扬光大。

 

2、人口老龄化使家庭养老问题突出。

 

北京大学袁方教授认为解决中国老龄化的问题单靠哪一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各方努力,需国家、社会和家庭相互结合。如今的家庭结构模式大多数为传统的“4-2-1”家庭,即四个老人,夫妻双方,一个孩子,意味着两个子女要承担赡养四个老人的义务,这无形中加重了家庭成员的养老负担,并且受西方文化的冲击,我国传统的家庭观念正在逐渐淡化,家庭养老功能也在弱化,老年人的物质和情感需求得不到相应的满足,而这种现象在农村尤为严重,农村大量中青年劳动力去往经济更发达的一、二线城市发展,使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农村高龄老人养老问题严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城乡发展不均衡,我国的养老问题遇到瓶颈。

 

3、人口老龄化加重了我国经济负担。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老龄人口的供给支付额度对人口比例较小的青壮年形成极大的压力,社会财富创造与现代化建设无法满足老龄人口的快速发展需求。从而导致经济发展与人口老龄化问题产生较大的矛盾,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区域,经济发展无法满足老龄人口的抚养需求,很多地方财政出现赤字。从实质上来看,人口老龄化程度并不是社会经济压力的决定因素,但老龄人口保障必须有着充分的经济基础和社会资源。但我国当前的情况仍不具备足够的经济基础和社条件,所以老龄化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相关学者预测,我国在未来40年内会达到人口老龄化高峰,也是经济压力的高峰期,社会发展会受到空前的压力。

 

4、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资源的日渐紧张使得社会经济不断震荡,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城镇化进程促使我国农村的劳动力不断转移向城市范围,大量人力资源的聚集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城市缺乏青壮年群体的不足,但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资源紧张、就业压力、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都受到较大的冲击。同时由于农村生产力的大量转移,使农村生产力日渐匮乏,从而呈现出严重的空巢现象,很多农村老龄人口缺乏生产能力和生产技能,经济收入极其微薄,加之老年人口基数的不断增大,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不到位,很难有效解决农村老龄人口的赡养问题,从而导致社会贫富阶级矛盾的加剧,造成社会公共安全和农村社会稳定潜在的威胁。

 

5、人口老龄化对文化的影响

 

我国文化自古推崇孝道,百善孝为先,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极其浓重的尊老思想。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龄人口日渐增多,而青壮年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大多为独生子女,在赡养、关怀老人方面普遍存在着力不从心的情况;加之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逐渐增大形成普遍的物质至上的价值观,导致养老从以往的“用心”逐渐转变为“用钱”模式,传统家庭观念中赡养父母的思想逐渐转变为用物质、金钱供养老人的思想。这种情况的普遍存在使我国传统文化中“孝”的精髓与经济资源挂钩,导致我国5000年的“孝道”文化逐渐歪曲、遭受极大的挑战。

 

四、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

 

1、实行与人口协调发展的经济战略

 

要统筹处理好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系,将人口老龄化问题作为重大的经济问题,实行与人口老龄化问题相协调的经济发展战略。其一,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升社会生产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通过提高生产力来对冲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其二,拓展新的经济发展方式,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壮大实体经济、促进居民消费等方式来不断适应人口老龄化问题对社会经济的冲击。不断完善老龄社会条件下的消费需求机制,完善社会保障的各项制度,最大限度发满足老龄人口的消费需求,提升当前社会条件下的经济驱动力。

 

2、协调社会发展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系要将建设理想老龄社会纳入我国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中,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劳动力结构变化的问题,改革劳动就业制度,统筹处理社会就业与养老之间的矛盾;不断完善退休制度,加强老龄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结合年龄平等原则,对收入分配制度加以改革,逐步提升老龄人口在社会财富、机会及权利等方面的分配;建立科学的代际利益协调、权益保障、矛盾处理机制,不断推动社会各个年龄群体平等分享社会资源、共享社会利益、共担社会责任。不断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立与老龄社会发展需求相符的养老、医疗等保障制度,不断推进社会公共服务结构优化,完善老龄人口生活料理、精神慰藉、疾病护理等老龄服务体系。

 

3、完善核心价值体系,倡导年龄平等文化

 

在文化发展方面,应该将老龄社会建设纳入人文发展战略中,构建老龄社会的新文化。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倡导年龄平等文化,宣传新的价值观。通过现代各种媒体、自媒体渠道,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力宣传传统道德文化,提升全社会敬老、爱老、助老的孝道文化。同时要提倡家庭养老的重要方式,构建老龄社会的新型文化体系。

 

4、转变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观念,加强对老年人的精神关怀

 

在对待人口老龄化这一问题上,我们首先要转变观念,我们要辩证面对这一客观社会现象而不是敬而畏之。社会在满足老年人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应该关心关怀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注重老年人身心健康。一是各地相关部门应加大资金投入,为老年人提供较好的精神娱乐场所,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其在与不同人群的交流中体会乐趣,从而排解空虚寂寞的情绪;二是建设老年大学,为老年人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提供平台,使老年人在活动和学习中认识同龄人体会其中的快乐;三是定期组织老年群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娱乐活动,通过琴棋书画、戏剧、歌舞团等活动让老年人修身养性,充实精神生活;四是医护人员为老年人提供情感支持,开展心理咨询,医护人员在服务老年人群的过程中,对待老年人要更有耐心和爱心,站在老人的角色为他们着想,理解他们的痛苦,主动与他们沟通交流,倾听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更要在肢体和语言上表达出对他们的尊重与关怀。积极开展老年群体活动,帮助老年人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解除他们精神和内心负担,通过这些方式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好的增强了他们的社会归属感。

 

5、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制度,加强对老年人医学人文关怀

 

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身体抵抗力下降,多数老年人深受疾病的困扰,因此,医疗保障对于老年人是一项重要的保障措施。一方面要完善医疗福利保障,降低药品价格,让老年人看得起病;另一方面,对老年患者要更有耐心。老年患者的疾病主要是慢性病,不仅治愈率低,而且病程长,经常会伴有功能性方面的问题,所以更需要医护人员长期的医疗照护。同时对老年人的医疗保障,不但要为其提供医疗技术的指导,更要为其提供情感和心理上的支持与安慰,真正去关怀关爱老年人,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医疗机构人员更需要加强对老年群体健康知识的宣传,以老年群体常见病为主要内容,更具针对性向老年群体普及老年保健和卫生科学知识,加强对他们的健康指导。同时积极向老年人讲解相关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和治疗,对他们的生活行为也要进行适当的干预,从而加强对老年人医学人文关怀。

 

6、多方面筹集养老保障资金,实行新型养老保障制度

 

我国政府应充分发挥财政的再分配功能,根据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增加养老补贴,加大对老年福利的投入。鼓励地方政府对经济困难老人和高龄老人,给予适当的家庭补助和高龄津贴。同时,政府要支持社会力量成立养老服务机构,整合地方资源,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向养老服务业的投入。可以采取以国家、集体、社会、个人等多渠道相结合的筹资模式,以各种方式加大养老服务机构的兴办,为老年人群提供更加全面、便捷以及高水准的养老福利机构。此外,要鼓励社会资本成立更多公益慈善养老基金,充分发挥慈善组织作用,发扬尊老、敬老、爱老、养老的传统美德,切实凝聚社会的力量,提高老年群体的生命质量和生活品质。

 

7、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提倡老年人自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其精神面貌以及身体素质得到了很大提升,同时由于现在老年人退休年龄较低,所以许多已经退休的老年人仍具有劳动能力。老年人对待工作认真坚韧,具有多年的工作经验,甚至有些老年人的工作能力比大部分年轻人还要强,是社会不可缺少的资源。因此,应大力发掘老年人力资源,鼓励老年人为社会发展继续作贡献。对于身体素质较好并愿意从事新工作的老年人,应当为其提供机会,在增加其经济来源的同时减轻社会压力。

 

8、完善老年福利的法律保障,真正保障老年人各项权利

 

老年群体本身就是社会的底层,他们是弱势群体,老年人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来源,生活上的自理能力也较弱,他们有权利得到社会的关心和照顾。《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是我国目前保护老年人权利的根本大法,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三条规定:“国家保障老年人依法享有权益。老年人享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有享受社会服务和社会优待的权利,有参与社会发展和共享发展成果的权利;禁止歧视、侮辱、虐待或者遗弃老年人。”新法的修订从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老年人的基本权利。而除2015年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之外,我国就没有另外关于保障老年人基本权利的法律法规。因而,我国应加强对老年群体权益保障的相关立法工作,健全一整套保障老年人基本权利的长效法律机制,从而为我国巨大的老年人口保驾护航,为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怀确立法律基础。

 

关心关爱老年群体,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实践方法,开拓新途径。不仅是从宏观的制度、政策模式和公共财政倾斜等方面进行努力,更要在实施具体政策中不断完善社保、医疗和娱乐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内容,是要在满足老年人物质生活需求的同时,更加注重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让老年群体切实体会到社会的关怀。这不仅有利于推动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更有利于我们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整体目标。

 

(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