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7岁的刁艳芬家住北京市朝阳区八里庄东里社区,现在每次出门都戴着一个智能腕表,“按一下就能看见血压、心跳,用着特别方便。”这个智能腕表是2016年朝阳区八里庄街道“健康家e养老计划”进行试点时发放的,刁艳芬成了八里庄街道智慧养老计划的第一批受益者。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智慧养老成为中国老龄事业与产业发展的方向之一。人们正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硬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优化养老资源,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水平。
医养结合智慧助老
“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其中90%以上的老年人要在社区居家养老。因此,紧密联系居民住户的社区在智慧养老服务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为刁艳芬提供智能腕表的朝阳区八里庄街道是北京市社区智慧养老建设的先行者之一。2016年9月,八里庄街道在八里庄东里、八里庄西里、十里堡等3个社区进行“智慧养老·医养结合”试点,面向社区内老人发放了350块智能腕表。
智能腕表可以随时监测佩戴人的血压、血氧、心率等基本健康数据,还设有一键呼救、亲情拨号等简易操作功能,为老年人提供安全保障。“我之前在马路上等车时突然摔倒了,两分钟之后才站起来,”刁艳芬告诉笔者,“那时要是有这块表就方便多了。”
智能腕表还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实现监测数据与老人亲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云同步”。据八里庄街道健康家e养老服务中心主任衣大利介绍,八里庄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团队会随时监测老人的健康数据,若发现异常情况将马上与老人联系。“如果老人通过腕表呼救,社区医疗团队可以在15分钟内赶到老人家中,确保及时施救,保障老人的生命安全,推动实现医养结合。”衣大利说。
除了智能腕表,八里庄街道还开设了科普体验厅,配备虚拟运动机、自助健康管理桌等设备,方便老人活动,用智能化手段实现对老人健康的风险评估及干预管理。
老龄事业加快发展
中共十九大报告强调: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为养老产业注入新的活力。中国人民大学智慧养老研究所所长左美云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智慧养老对我国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公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41亿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去年新增老年人口首次超过1000万。
“我国现在老龄化的速度越来越快,边富边老的情况可能会和无人养老相交织。因此,通过智慧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老年护理和服务是很重要且必要的。”左美云说。
“智慧养老”成为近年来政府文件的高频词汇。
2012年,全国老龄办首先提出“智能化养老”的理念,鼓励支持开展智慧养老的实践探索。
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
2017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计划在5年内建设500个智慧健康养老示范社区,这意味着智慧养老驶入发展快车道。
服务体系日渐完善
当前,全国不少地方开始探索智慧养老模式。例如,浙江省嘉兴市下辖的海宁市为1200多名失智老人发放定位手环,建立失智老人数据库,以降低老年人走失风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为社区老人发放“一键通老人服务定制机”,老人需要生活帮助、上门服务时,只需按下按钮即可呼叫中心客服人员;安徽省则将鼓励机构开发可进行人机对话、为老年人服务的机器人、按摩设备等。
但整体而言,智慧养老作为新兴业态,尚处于初级阶段,其培育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对于智慧养老未来的发展,左美云认为,智慧养老要以养老服务为中心,其目的应该是从服务端去方便老人。“所谓智慧养老,养老是核心、是‘皮’,智慧是‘毛’。也就是说,技术手段易得,关键是要通过技术把养老服务体系搭建和完善起来。只有有了一块扎实的‘皮’,才能有鲜亮的‘毛’。”
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正在稳步推进。据衣大利介绍,八里庄街道未来1年内将发放100张智能床垫进行试点,实时监测老人心跳、翻身、睡眠质量等数据;具有提醒功能的智能药盒也会在今年推出。“我们针对不同老年群体推出了有针对性的养老服务方案。例如,智能床垫针对失能、生病、半自理的老人,智能药盒针对记忆力差的老人。此外,还会向孤寡老人群体推出设在腰带上的行为监测设备。”衣大利说。
在左美云看来,智慧养老包括智慧助老、智慧用老、智慧孝老,而现在在助老上的实践较多,在用老、孝老方面则要加强。“通过智慧信息技术手段和老人做精神层面的交流也很重要。”左美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