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居家社区养老是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和依托,也是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养老模式。本节的四个案例都因地制宜创建了各具特色的居家社区养老模式,效果良好,其共同经验就是以一个功能丰富的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为基地,整合社区资源,建成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实现规模化、品牌化、连锁化服务。北京市西城区儆堂集养老服务(北京)有限公司通过打造居家服务、社区养老驻站、街道养老照料中心的三层养老服务循环体系,实现了各种服务资源的有机整合,满足了老年人养老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四川省泸州市“小蚂蚁”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以“一碗汤距离”的工作思路为指引,注重信息化、专业化、标准化建设,狠抓服务质量,实现了连锁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重庆市巴南区花溪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着力打造日间照料、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三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实现了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的优势互补,惠及了周边老年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五家渠市军垦路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通过公建民营方式管理运营,以“老年人幸福驿站”为依托、以“银龄小饭桌工程”为基础、以“长期照护托老站”为支撑、以“智慧养老”信息化为引领提供多种养老服务,提高了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实现了日间照料中心的自我“造血”。
居家社区养老项目(案例39)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五家渠市军垦路街道
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打造“四位一体”养老服务,
全方位、多层次满足养老服务需求
基本情况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大力发展居家养老的号召,2014年8月,五家渠市军垦路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在两年多实践中,中心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不断创新、积极探索,开创了“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平台,以“老年人幸福驿站”为依托、以“银龄小饭桌工程”为基础、以“长期照护托老站”为支撑、以“智慧养老”信息化为引领的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智慧养老为一体的新型养老模式,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肯定,也造福了社区广大的老年人。
该中心实行“公建民营”的经营模式,由爱心养老院运营管理。爱心养老院创办于1999年,18年来通过参与社区服务、托管、新办等多种途径,已发展成拥有五家分院、一家托老站的中型养老服务机构,共有床位300余张,工作人员65人,其中持有培训师资格证的2人,持有高级护理员证的4人,持有中级护理员证的6人,持有初级护理员证的28人。
爱心养老院获得国家及地方多项荣誉:2006年至今连续多年荣获乌市养老福利机构“先进单位”称号;2010年荣获“全国十佳”长期照护养老机构称号;2011年荣获第六届“中华慈善奖”,院长张文华四次荣获全国“中华孝亲敬老之星”奖章;2014年被评为新疆首批AAAA级社会组织;2015年荣获中华慈善总会“公益先行者”称号;2016年荣获“全国爱老、敬老、助老楷模”称号。
主要做法
1、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平台、以“老年人幸福驿站”为依托、以“银龄小饭桌工程”为基础,将为老服务项目最大限度地延伸到社区、延伸到老人的家门口
五家渠军垦路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主要功能是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托养、文化娱乐、康复保健、心理咨询、膳食供应等服务。成立之初,由于中心位于西林路社区,离其他社区距离较远,加之老年人的行动不便等原因,赴中心接受服务的人数有限,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中心运营面临困难。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老人,让这些曾经为兵团建设做出过重大贡献的老人能安享晚年,共享经济发展成果,2015年,五家渠市政府出台文件,率先在五家渠市实行“银龄小饭桌工程”试点,对五家渠市65岁及以上的老人实行每日9元钱的膳食补贴,并把膳食供应的任务确定由中心完成。为了方便老人,更好地落实文件精神,将为老服务项目最大限度地延伸到社区、延伸到老人的家门口,中心先后分别在五家渠市军垦路街道老年人比较集中的西林路社区、前进西街社区、天山北路社区和军垦南路社区、军垦北路社区开设五个老年人“幸福驿站”;2017年计划再增加3个老年人“幸福驿站”,符合条件的老人可以就近接受餐饮服务,一日三餐由中心餐车配送到各个“幸福驿站”。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幸福驿站”的使用效能,中心不断创新服务内容,在“幸福驿站”配备专门人员,为老人提供文化娱乐、健康检测、康复理疗等服务,后期将视情况拓展更多的服务项目,让老人就近接受各类养老服务项目,将“幸福驿站”真正建设成为社区老人“家门口的养老院”。
2、以“长期照护托老站”为支撑
中心在长期的养老服务实践中意识到,虽然日间照料中心这种养老服务形式得到国家的大力提倡,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作用,但本身的服务功能有限,特别是不能解决失能失智、偏瘫、残障老人的长期照护问题,而这又是社区老人迫切需要的服务。为此,在上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五家渠市军垦路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托老站应运而生(以下简称托老站),于2017年3月开始运营。该中心主要接收失能失智、偏瘫、残障老人,解决他们的长期照护问题,让每个失能失智老人家庭免于被拖累。
托老站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160平方米,设置床位50张,内设医务室、康复室、阅览室和活动室,室外环境优美,室内温馨舒适,适老化、无障碍的设施设备随处可见,为入住老人提供了一个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托老站收住对象以偏瘫、全瘫及需临终关怀等各类需长期照护的失能失智老人为主,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24小时为入住老人提供“五心”级服务(即爱心、耐心、热心、细心、责任心),让入住老人的身心得到全方位的精心护理。托老站与五家渠市农六师医院展开深度合作,开通绿色通道,让老人就近享受医疗服务,为老人健康保驾护航。
托老站具有适老化、家庭化、小型化等特点,通过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的服务,实现托老站连锁化、品牌化、可复制易推广的经营目标,必将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发挥重要职能,并在探索社区养老服务模式中产生强大的示范作用。
3、以“智慧养老”信息化为引领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按照计划,2017年8月中心以日间照料中心为平台,以“智慧养老”信息化系统为引领,建成五家渠市最大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引进“居家养老”智能化服务系统,整合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商、供应商三方资源,通过智能化终端、智能App等网络终端形式,将居家养老服务延伸到有需求的每一个老人家庭。“居家养老”智能化服务系统具有网上快捷派工、账单结算便捷等特点,让老人方便快捷地享受到家庭护理、紧急救助、老人代购、医疗康复、家政服务、健康监测等服务。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智慧养老“四位一体”,相互支持、相互弥补,满足老人全方位、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必将成为一种新型养老服务模式。
经验效果
五家渠市军垦路街道日间照料中心的运营模式完全符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6〕91号)等文件精神。
一是发展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产品更加丰富,市场机制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通过公建民营方式管理运营,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社会养老服务,提高了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通过社会化资本标准化、专业化、规范化运作,提高了养老服务水平。
三是推进“互联网+”养老服务创新,发展了以企业和机构为主体、社区为纽带、满足老年人各种服务需求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发展老年电子商务,建设居家服务网络平台,提供紧急呼叫、家政预约、健康咨询、物品代购、服务缴费等适合老年人的服务项目。
四是完善了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逐步使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体,营造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提供方便可及、价格合理的各类养老服务和产品,满足养老服务多样化、多层次需求。
五是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推动了医养融合发展,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
六是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全覆盖,鼓励建设小型社区养老院,满足老年人就近养老需求,方便亲属照护探视。
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平台、以“老年人幸福驿站”为依托、以“银龄小饭桌工程”为基础、以“长期照护托老站”为支撑、以“智慧养老”信息化为引领的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智慧养老为一体的新型养老模式,既能满足各类老年人不同的养老需求,又能弥补单一的养老服务形式存在的缺陷,实现养老资源最大化利用,解决了目前大部分日间照料中心依靠财政拨款的窘境,实现日间照料中心自我“造血功能”,解决了居家养老服务中成本高、无收益、难复制的问题。这种新型养老模式在全兵团、全疆乃至全国都具有极大的示范作用。自治区、兵团、五家渠市等各级政府领导在视察后对这种新型养老模式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兵团《生活晚报》、五家渠市《准格尔时报》等媒体也对这种养老模式进行了跟踪报道,在当地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