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Industry News
首页>新闻动态>行业资讯

养老服务业发展典型案例汇编之发展养老产业和智慧养老篇(2)

TIME:2018-05-02 浏览次数:2756次 [小] [中] [大] 关闭

编者按  养老服务业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形成一批养老服务产业集群,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推进‘互联网+’养老服务创新”。桐乡市借力“互联网大会”开创了乌镇“互联网+”养老服务新模式、常州健康养老服务业集聚区和烟台美航康悦城“医养学康”综合示范区项目,在培育全国知名养老品牌的同时,打造集科研、培训、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产业链条,探索出养老服务的产业化发展新途径。洛阳市加强养老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了“居家与社区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医养相结合”的居家社区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宁夏按照“互联网+”养老服务的发展模式,建设全区各市县智能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形成了居家养老到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全国旅居养老服务等产业链。其中还形成了宁夏养老服务平台特有的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新模式。杭州市正式启动“智慧养老”综合服务项目,实现了以“互联网+”积极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传统养老服务业态进行改造升级。



发展养老产业和智慧养老篇(案例31)

江苏省常州市整合社会资源

打造健康养老服务业集聚区


  2017年以来,江苏省常州市健康养老服务业集聚区借助集聚区指挥部成立运行的大好契机,继续聚焦健康产业,一手抓管理运行,一手抓项目招引,努力推动各项工作顺利、有序开展。


基本情况


  集聚区位于常州市核心经济圈,规划范围东至采菱港,南至中吴大道,西至朝丽路,北至京杭大运河,总用地面积3000亩。区域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健康养老资源丰富,拥有常州市德安医院、常州福利院、常州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天宁区妇幼保健所等优质服务机构。

  集聚区以“康养”为功能定位,产业为导向,快乐为内核,总体布局“一路、一带、一核、两环、多片区”:“一路”即打造光华路生态康养大道;“一带”即构建采菱支路生活服务带;“一核”即重点培育医疗康复、健康养老、养生保健、文化休闲、教育培训以及适老产品研发、展示、销售等大健康产业;“两环”即建设京杭大运河运动休闲和采菱港生态休闲两个绿色廊道;“多片区”即布局高品质全龄生活区、适老示范社区、文化旅游街区和商住混合区等综合功能区,促进产业融合、产城融合,最终形成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健康服务业集聚高地(见图6-4)。 

图6-4常州市健康养老服务业集聚区


  集聚区建设伊始,专门成立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为主任,民政、卫计、招商、规划、天宁建设等单位为成员的集聚区管委会。管委会下设综合部、招商部和开发部,分工协作推进集聚区项目策划、推介、招商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开发等具体事宜。2017年2月,为进一步加强集聚区的统筹推进力度,成立集聚区指挥部,区政府分管副区长挂帅,配备专职副主任、产业顾问和工作专员,打牢了集聚区高速发展的人力基础。


主要做法


  面对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和复杂多变的养老形式,常州通过充分整合行政、市场、社会、家庭等各种资源的力量,不断完善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创新养老服务模式等方式,逐步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与社会保障系统相衔接的、以居家养老为主和社会养老为辅的多元化、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向“老有所养”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1、集聚区实施的背景

  2013年底,刘延东副总理来江苏调研时希望江苏在健康养老服务和产业上走在全国前列。随后,常州市天宁区作为省内典型,健全养老服务网络,结合丰厚的医养条件,完善公共配套体系,打造健康养老服务业集聚区,并向全国推广。同时,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强调发展“大健康”产业,这与建设健康养老服务业集聚区的理念不谋而合。

  经认真调研、择优选址,常州市健康养老服务业集聚区落户天宁区茶山街道。2015年12月,集聚区正式获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也是全省首家健康养老产业集聚区。

  2、集聚区特点

  (1)政企合作共赢,建立区域养老中心。安信颐和国际颐养中心是天宁区政府和联想安信公司合资成立的天宁养老中心,占地面积3309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2987平方米,总投资57亿元人民币。项目建设260套适老化住宅、800张床位的护理院和100张床位的2级康复医院,2017年交付使用。

  安信颐和根据客户年龄和健康状况提供不同的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设计,定制各种配套服务,同时还为入住客户提供专业医疗、高端会所、运动康复、休闲娱乐等全方位服务。安信颐和秉承“老者安之,朋友信之”的理念,积极探索中国养老服务新模式,致力于打造中国养老行业的领导品牌。

  (2)试点智慧养老模式,引进椿熙堂模式。茶山街道椿熙堂老年社会服务发展中心于2016年10月9日正式对外服务营业,首批试点建设1个一级站点,2个二级站点,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椿熙堂运营管理。该中心总体使用面积1140平方米,设有护理站、理疗室、专业照护室、助浴室、日间照料室、助餐室、银龄乐园、心理疏导室等,为茶山街道10平方公里内的21000余位60岁及以上老人提供便捷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

  通过线上、线下的结合,总结出智慧养老“1+2+1”的服务模式。“1”是指大数据平台;“2”是指通过对大数据的初步分析与评估,从老人的需求出发,为老年人提供“社区服务和居家服务”;最后一个“1”是指政府通过综合管理平台对椿熙堂的服务进行监督与反馈,提升服务质量。

  椿熙堂的成长和建设被常州电视台、《常州日报》和《常州晚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各级领导来到椿熙堂进行视察和指导,肯定了街道在居家养老服务方面做出的探索与成果,同时也对椿熙堂今后的运行发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3)老人足不出户,享受“医养娱”配套养老服务。2016年4月,茶山街道实施适老住区改造,8月朝阳四村北区进入正式施工,11月全面完工。

  朝阳四村的适老改造作为全市唯一的试点改造项目和全省示范点工程,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多次关心和指导。通过项目实施,小区主入口形象全面提升,公共环境洁净美化,配套设施焕然一新。居家养老活动站和康美智慧医养体验中心建成开放,7户失能、困难老年人家庭得到适老化改造,47个单元门口修建无障碍坡道,300位老人获赠智慧医养居家设备,涵盖“老年人健康、助餐、文体”等多元化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得到完善提升,小区老年人生活环境更加安全、舒适,居家养老品质全面提升。

  通过全面改造升级后,朝阳四村改造项目为老年人提供了健康适宜的居住环境和实用便捷的养老服务,受到了常州电视台、《常州日报》和《常州晚报》等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并在江苏省健康养老服务业集聚区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被江苏省民政厅评为“民政十大创新工程”。

  (4)引进省内优质资源,成立德安康复分院。常州市德安医院始建于1959年,隶属于常州市民政局,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公立三级精神专科医院。医院在坚持“大专科,强综合”发展基础上,全面加强发展综合内科、综合外科、司法鉴定科、老年科、康复科等业务,为全市群众提供优质诊疗服务。

  2016年7月,德安医院与江苏省人民医院合作成立康复分院,全面开展康复技术项目的合作,引进专家团队全天候开展康复技术的指导带教,进一步激发了常州康复事业的生机与活力。依托省人医的强劲科研后盾和雄厚的技术资源,不断学习先进的康复理念,狠抓内涵建设,促进德安医院整体管理服务水平提升,推动康复事业的发展和创新。


经验效果


  到目前为止,常州以居家养老为主,做好服务,完善配套,同时依托互联网的优势,实现了“智慧医养”,打造了没有围墙的社区“养老院”。现有主要成效如下。

  1、以社区服务为补充,构建了适老宜居的和谐环境

  由社区向在家里居住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文化娱乐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强调了社区照顾在居家养老中的重要作用。

  一是实现了硬件资源共享。改变以往市中心老旧小区适老设施不足等问题,在几个社区之间插建养老设施,投资少,易复制。配置了一批老年日托中心、社区医疗站、公共餐厅、超市等设施,满足了社区老人上门护理、送餐、洗浴等服务需求。

  二是引导发展了新兴的抱团养老方式。相对于机构养老、医疗养老等这些养老方式,抱团养老方式成本较低。社区通过适当的引导,帮助有意向的老年人发展抱团养老的模式。一方面有利于老人的心理健康,容易在情感上引起共鸣;另一方面将老人组织起来,发挥他们的特长和余热。

  三是倡导树立了互助精神。社区通过联系各服务机构、学校、义工团体、志愿者等举办各类活动,包括推广老年人终身学习、社区参与、长幼共融及跨代义工等,提倡“老有所为”和尊长敬老的精神。发挥好志愿者团体和时间银行作用,充分调动了公众参与的积极性,让社区养老服务得以进入良性循环。

  2、以医养结合为手段,提升了养老服务的专业水平

  常州通过医养结合,有效整合了现有医疗和养老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教育、生活照护、医疗保健康复、体育锻炼、文化娱乐等服务,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

  一是部分医院设立多处养老病房,实现服务专业化。部分医院转型为以老年照料和康复为主的医院,提供医疗、康复、生活照顾等服务。根据老人自理能力分为全护、半护、自理三个等级,其间享受全面的专业照护服务及病情观察,口服药物均在门诊;一旦老人出现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或出现其他病情变化,给予办理住院手续,即为“医”。

  二是养老机构提供医疗服务,实现供给便利化。部分养老院可以引入医疗团队和简单的医疗设备,为居住的老年人提供一般的医疗服务。服务对象为一般长期患各种慢性重病、长年卧床、生活无法自理者。服务内容是提供专业化的医疗照护和生活照料。

  三是建立医养结合养老社区,实现需求定制化。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市场,开发养老地产,建立全新的养老社区。与民政部门、卫生部门合作,根据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为他们量身打造居家式养老、租住式养老、安养式养老及度假式养老等多种模式,提供照护、医疗、购物、送餐等服务,打造了一批高端、适老融合发展的住宅社区。

  3、以智能科技为抓手,丰富了智慧养老的深层内涵

  以科技为基础的智慧养老服务方兴未艾,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辟出了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常州利用数字化技术,创造出智慧养老产业精品。

  一是率先建立智慧养老系统平台。常州将数据库系统作为发展智慧养老的基础,首先建立起一系列基础数据库,并将这些基础数据库整合到一个系统的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上,为后续养老服务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完善养老产业链的建设,有效地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手段,成功引导企业参与到养老服务中来。

  二是有效推动智慧养老人才培育。关注相关领域专业人才,包括社区养老服务人员和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与维修人员。成功鼓励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和企业合作,加强了相关职业技能人才实践培养,积极培育出一批社区养老护理员和数据工程师等应用创新型人才,同时积极招募了一批社区养老志愿者,加大了对身体健康、学历层次高且有意愿服务他人的老人的培训,促进部分老人自我养老、自助养老的形成。

  三是着力促成智慧养老落地生根。智慧养老作为公共服务的新模式,离不开政府的统一规划,离不开相关企业的支持创新,更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合作参与。常州招募和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专业的养老服务志愿者,促进了养老志愿者队伍蓬勃健康发展;积极吸纳了社会公益组织加入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丰富了其他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完善了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提供了直接便捷的养老服务,丰富了社区养老服务的种类和形式。如今在常州,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养老服务。


版权所有:呼和浩特市智慧养老服务中心 技术支持:内蒙古国讯富通科技有限公司 蒙ICP15002862号 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789号

电话:0471-5712349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新城北街62号华闻大厦九层 网址:www.nmg12349.com www.nm12349.cn

呼和浩特老年服务中心 呼和浩特老年社区 呼和浩特养老服务 呼和浩特养老机构 呼和浩特老年活动中心 呼和浩特便民为老服务中心 呼和浩特居家养老 内蒙古12349便民为老服务中心 

用心服务  用爱经营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在线客服

养老服务业发展典型案例汇编之发展养老产业和智慧养老篇(2)

TIME:2018-05-02 浏览次数:2756次 [小] [中] [大] 关闭

编者按  养老服务业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形成一批养老服务产业集群,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推进‘互联网+’养老服务创新”。桐乡市借力“互联网大会”开创了乌镇“互联网+”养老服务新模式、常州健康养老服务业集聚区和烟台美航康悦城“医养学康”综合示范区项目,在培育全国知名养老品牌的同时,打造集科研、培训、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产业链条,探索出养老服务的产业化发展新途径。洛阳市加强养老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了“居家与社区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医养相结合”的居家社区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宁夏按照“互联网+”养老服务的发展模式,建设全区各市县智能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形成了居家养老到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全国旅居养老服务等产业链。其中还形成了宁夏养老服务平台特有的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新模式。杭州市正式启动“智慧养老”综合服务项目,实现了以“互联网+”积极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传统养老服务业态进行改造升级。



发展养老产业和智慧养老篇(案例31)

江苏省常州市整合社会资源

打造健康养老服务业集聚区


  2017年以来,江苏省常州市健康养老服务业集聚区借助集聚区指挥部成立运行的大好契机,继续聚焦健康产业,一手抓管理运行,一手抓项目招引,努力推动各项工作顺利、有序开展。


基本情况


  集聚区位于常州市核心经济圈,规划范围东至采菱港,南至中吴大道,西至朝丽路,北至京杭大运河,总用地面积3000亩。区域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健康养老资源丰富,拥有常州市德安医院、常州福利院、常州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天宁区妇幼保健所等优质服务机构。

  集聚区以“康养”为功能定位,产业为导向,快乐为内核,总体布局“一路、一带、一核、两环、多片区”:“一路”即打造光华路生态康养大道;“一带”即构建采菱支路生活服务带;“一核”即重点培育医疗康复、健康养老、养生保健、文化休闲、教育培训以及适老产品研发、展示、销售等大健康产业;“两环”即建设京杭大运河运动休闲和采菱港生态休闲两个绿色廊道;“多片区”即布局高品质全龄生活区、适老示范社区、文化旅游街区和商住混合区等综合功能区,促进产业融合、产城融合,最终形成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健康服务业集聚高地(见图6-4)。 

图6-4常州市健康养老服务业集聚区


  集聚区建设伊始,专门成立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为主任,民政、卫计、招商、规划、天宁建设等单位为成员的集聚区管委会。管委会下设综合部、招商部和开发部,分工协作推进集聚区项目策划、推介、招商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开发等具体事宜。2017年2月,为进一步加强集聚区的统筹推进力度,成立集聚区指挥部,区政府分管副区长挂帅,配备专职副主任、产业顾问和工作专员,打牢了集聚区高速发展的人力基础。


主要做法


  面对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和复杂多变的养老形式,常州通过充分整合行政、市场、社会、家庭等各种资源的力量,不断完善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创新养老服务模式等方式,逐步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与社会保障系统相衔接的、以居家养老为主和社会养老为辅的多元化、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向“老有所养”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1、集聚区实施的背景

  2013年底,刘延东副总理来江苏调研时希望江苏在健康养老服务和产业上走在全国前列。随后,常州市天宁区作为省内典型,健全养老服务网络,结合丰厚的医养条件,完善公共配套体系,打造健康养老服务业集聚区,并向全国推广。同时,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强调发展“大健康”产业,这与建设健康养老服务业集聚区的理念不谋而合。

  经认真调研、择优选址,常州市健康养老服务业集聚区落户天宁区茶山街道。2015年12月,集聚区正式获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也是全省首家健康养老产业集聚区。

  2、集聚区特点

  (1)政企合作共赢,建立区域养老中心。安信颐和国际颐养中心是天宁区政府和联想安信公司合资成立的天宁养老中心,占地面积3309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2987平方米,总投资57亿元人民币。项目建设260套适老化住宅、800张床位的护理院和100张床位的2级康复医院,2017年交付使用。

  安信颐和根据客户年龄和健康状况提供不同的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设计,定制各种配套服务,同时还为入住客户提供专业医疗、高端会所、运动康复、休闲娱乐等全方位服务。安信颐和秉承“老者安之,朋友信之”的理念,积极探索中国养老服务新模式,致力于打造中国养老行业的领导品牌。

  (2)试点智慧养老模式,引进椿熙堂模式。茶山街道椿熙堂老年社会服务发展中心于2016年10月9日正式对外服务营业,首批试点建设1个一级站点,2个二级站点,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椿熙堂运营管理。该中心总体使用面积1140平方米,设有护理站、理疗室、专业照护室、助浴室、日间照料室、助餐室、银龄乐园、心理疏导室等,为茶山街道10平方公里内的21000余位60岁及以上老人提供便捷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

  通过线上、线下的结合,总结出智慧养老“1+2+1”的服务模式。“1”是指大数据平台;“2”是指通过对大数据的初步分析与评估,从老人的需求出发,为老年人提供“社区服务和居家服务”;最后一个“1”是指政府通过综合管理平台对椿熙堂的服务进行监督与反馈,提升服务质量。

  椿熙堂的成长和建设被常州电视台、《常州日报》和《常州晚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各级领导来到椿熙堂进行视察和指导,肯定了街道在居家养老服务方面做出的探索与成果,同时也对椿熙堂今后的运行发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3)老人足不出户,享受“医养娱”配套养老服务。2016年4月,茶山街道实施适老住区改造,8月朝阳四村北区进入正式施工,11月全面完工。

  朝阳四村的适老改造作为全市唯一的试点改造项目和全省示范点工程,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多次关心和指导。通过项目实施,小区主入口形象全面提升,公共环境洁净美化,配套设施焕然一新。居家养老活动站和康美智慧医养体验中心建成开放,7户失能、困难老年人家庭得到适老化改造,47个单元门口修建无障碍坡道,300位老人获赠智慧医养居家设备,涵盖“老年人健康、助餐、文体”等多元化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得到完善提升,小区老年人生活环境更加安全、舒适,居家养老品质全面提升。

  通过全面改造升级后,朝阳四村改造项目为老年人提供了健康适宜的居住环境和实用便捷的养老服务,受到了常州电视台、《常州日报》和《常州晚报》等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并在江苏省健康养老服务业集聚区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被江苏省民政厅评为“民政十大创新工程”。

  (4)引进省内优质资源,成立德安康复分院。常州市德安医院始建于1959年,隶属于常州市民政局,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公立三级精神专科医院。医院在坚持“大专科,强综合”发展基础上,全面加强发展综合内科、综合外科、司法鉴定科、老年科、康复科等业务,为全市群众提供优质诊疗服务。

  2016年7月,德安医院与江苏省人民医院合作成立康复分院,全面开展康复技术项目的合作,引进专家团队全天候开展康复技术的指导带教,进一步激发了常州康复事业的生机与活力。依托省人医的强劲科研后盾和雄厚的技术资源,不断学习先进的康复理念,狠抓内涵建设,促进德安医院整体管理服务水平提升,推动康复事业的发展和创新。


经验效果


  到目前为止,常州以居家养老为主,做好服务,完善配套,同时依托互联网的优势,实现了“智慧医养”,打造了没有围墙的社区“养老院”。现有主要成效如下。

  1、以社区服务为补充,构建了适老宜居的和谐环境

  由社区向在家里居住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文化娱乐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强调了社区照顾在居家养老中的重要作用。

  一是实现了硬件资源共享。改变以往市中心老旧小区适老设施不足等问题,在几个社区之间插建养老设施,投资少,易复制。配置了一批老年日托中心、社区医疗站、公共餐厅、超市等设施,满足了社区老人上门护理、送餐、洗浴等服务需求。

  二是引导发展了新兴的抱团养老方式。相对于机构养老、医疗养老等这些养老方式,抱团养老方式成本较低。社区通过适当的引导,帮助有意向的老年人发展抱团养老的模式。一方面有利于老人的心理健康,容易在情感上引起共鸣;另一方面将老人组织起来,发挥他们的特长和余热。

  三是倡导树立了互助精神。社区通过联系各服务机构、学校、义工团体、志愿者等举办各类活动,包括推广老年人终身学习、社区参与、长幼共融及跨代义工等,提倡“老有所为”和尊长敬老的精神。发挥好志愿者团体和时间银行作用,充分调动了公众参与的积极性,让社区养老服务得以进入良性循环。

  2、以医养结合为手段,提升了养老服务的专业水平

  常州通过医养结合,有效整合了现有医疗和养老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教育、生活照护、医疗保健康复、体育锻炼、文化娱乐等服务,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

  一是部分医院设立多处养老病房,实现服务专业化。部分医院转型为以老年照料和康复为主的医院,提供医疗、康复、生活照顾等服务。根据老人自理能力分为全护、半护、自理三个等级,其间享受全面的专业照护服务及病情观察,口服药物均在门诊;一旦老人出现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或出现其他病情变化,给予办理住院手续,即为“医”。

  二是养老机构提供医疗服务,实现供给便利化。部分养老院可以引入医疗团队和简单的医疗设备,为居住的老年人提供一般的医疗服务。服务对象为一般长期患各种慢性重病、长年卧床、生活无法自理者。服务内容是提供专业化的医疗照护和生活照料。

  三是建立医养结合养老社区,实现需求定制化。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市场,开发养老地产,建立全新的养老社区。与民政部门、卫生部门合作,根据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为他们量身打造居家式养老、租住式养老、安养式养老及度假式养老等多种模式,提供照护、医疗、购物、送餐等服务,打造了一批高端、适老融合发展的住宅社区。

  3、以智能科技为抓手,丰富了智慧养老的深层内涵

  以科技为基础的智慧养老服务方兴未艾,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辟出了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常州利用数字化技术,创造出智慧养老产业精品。

  一是率先建立智慧养老系统平台。常州将数据库系统作为发展智慧养老的基础,首先建立起一系列基础数据库,并将这些基础数据库整合到一个系统的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上,为后续养老服务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完善养老产业链的建设,有效地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手段,成功引导企业参与到养老服务中来。

  二是有效推动智慧养老人才培育。关注相关领域专业人才,包括社区养老服务人员和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与维修人员。成功鼓励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和企业合作,加强了相关职业技能人才实践培养,积极培育出一批社区养老护理员和数据工程师等应用创新型人才,同时积极招募了一批社区养老志愿者,加大了对身体健康、学历层次高且有意愿服务他人的老人的培训,促进部分老人自我养老、自助养老的形成。

  三是着力促成智慧养老落地生根。智慧养老作为公共服务的新模式,离不开政府的统一规划,离不开相关企业的支持创新,更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合作参与。常州招募和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专业的养老服务志愿者,促进了养老志愿者队伍蓬勃健康发展;积极吸纳了社会公益组织加入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丰富了其他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完善了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提供了直接便捷的养老服务,丰富了社区养老服务的种类和形式。如今在常州,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养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