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发展养老服务业需要创新金融服务,合理布局养老服务设施,拓宽服务送递途径,建立政府与社会的合作伙伴关系,培育一支合格的服务人才队伍。广东省联合中国人寿广东省分公司在全省开展的老年人意外伤害综合保险(简称“银龄安康行动”)和长春市探索建立的失能人员医疗照护保险制度,提高了老年人抗风险能力,促进了保险业发展。马鞍山市通过规划引导,实现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目标精准定位。石家庄通过政府购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有效促进了从事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社会组织的成长和发展,直接带动了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和就业。上海徐汇区的老年综合照护服务模式,整合优化了养老和医疗服务资源,搭建了多部门合作的工作架构,实现了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共赢。南京市集聚社会资源,撬动居家养老服务,使社会力量成为养老服务业发展主体。长春市养老综合PPP项目,通过政府采购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和政府出资方共同组建项目公司,实现了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大连市通过抓培训,提高了养老护理人员素质,破解了养老服务人才难题。
完善发展政策篇(案例27)
马鞍山市科学规划建设养老服务设施
基本情况
马鞍山市是一座工业城市,也是安徽省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城市之一(2016年末老龄化率为20.1%),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缺口大,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突出。2014年,该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地区。该市高度重视应对老龄化问题,着眼于养老服务现实需求、潜在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超前谋划、科学布局、加快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基本实现养老服务城乡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市养老床位达到19300张(含短期托养、医疗机构护理床位),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达到42.1张,其中:公办养老机构45个、养老床位5970张;社会办养老机构62个、养老床位6690张;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5个。
主要做法
1、强化规划约束,明确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任务
从2012年起,马鞍山市开始着手推动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布局及建设。当年,该市出台了《马鞍山市社区布局及公共服务设施规划(2012-2020)》,将养老服务设施作为指定项目列入社区建设强制性规划,明确每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面积不得低于600平方米,新建小区配建的养老服务设施不得低于800平方米。2014年,该市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在制定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时,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2平方米的标准,确定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和建设标准,分区分级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2017年,该市又出台了《马鞍山市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规定:“城市社区按照新建住宅小区每百户20至30平方米、已建成住宅小区每百户15至20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3年内,完成64个不达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配建任务。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一般建筑面积在300-400平方米”。目前,该市正在编制《马鞍山市养老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16-2030)》,进一步解决全市养老服务设施建多少、建在哪里的问题。
2、注重需求分析,分类施策深入拓展养老服务
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只有贴近养老需求,才能有效发挥功能效用。马鞍山市在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布局上,注重全域性、科学性、前瞻性,相关部门深入基层开展大量调研,摸清底数和老年人对养老服务设施需求情况,招标专业团队来编制规划。在建设过程中,该市根据养老服务设施的性质和类型,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推进。公办养老机构主要通过行政力量推动,加大政府投入,进行改造提升;社会办养老机构主要通过落实激励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区别新旧小区不同情况,老小区采取置换、租赁、改扩建等办法解决养老服务用房,新小区利用民政部门对小区命名职能,严把开发关,确保养老服务用房建设到位。
3、探索“腾笼换鸟”,加快公办养老机构改制改革
近年来,该市投入数千万元,实施农村五保供养机构改扩建工程,改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条件。在此基础上,积极推动公办养老机构运营方式改革,通过公建民营等模式,积极引入第三方专业化机构进行运营。努力推动公办养老机构富余床位向社会开放,既解决了公办养老机构入住率不高的问题,又满足了社会老年人对机构养老的需求。全市先后有13所农村五保供养机构成功转型为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硬件设施和服务水平都得到极大提升。从2017年开始,该市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对未达到省级三星级标准的农村五保供养机构实施标准化改造,并引入丰盛集团晚庭养老团队,对农村五保供养机构实施社会化运营,整体提升公办养老机构服务水平。
4、落实激励政策,推动社会养老机构量质齐升
为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养老服务设施,马鞍山市出台一揽子政策,鼓励和引导养老服务业发展。土地政策方面,该市明确社会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与政府举办的养老机构享有相同的土地使用政策,在不违背城市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前提下,支持社会资本利用闲置的厂房、医院、学校、商业设施、农村集体房屋等存量土地和用房资源进行整合改造后用于养老服务设施用地。资金扶持方面,新建养老机构按照床位数量分别给予每张床位10000元、5000元不等的一次性建设补贴;按实际使用床位给予每张每月200元的运营补贴,其中为失能失智老年人服务的,按照其轻、中、重度失能失智程度,补助标准分别上浮50%、100%、200%。税费减免方面,对社会办养老机构实施税费减免,并将执行情况纳入市政府对各部门的目标考核。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激励,全市社会办养老机构由3年前的30家增加到目前的62家,其中:150张床位以上的中大型养老机构由7家增加到23家;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达到15家,护理型养老床位数也增加了近一倍。
5、加强督查考核,实现社区养老服务均衡覆盖
为推动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配建任务落实,马鞍山市制定养老服务设施年度目标,纳入市政府对各县区政府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考核;把新建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纳入对主城区民生工程考核,通过每月印发工作通报等方式,层层传递压力,聘请专业社会组织对目标实现情况开展第三方评估,加大考核力度,推动建设任务落实到位。目前,该市城乡社区普遍建立了养老服务设施。15个社会化运营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均衡分布在主城区,提供老人助餐、短期托养、文化娱乐等服务功能,使社区养老与居家养老有效衔接,极大地方便了居家老人。
经验效果
马鞍山市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的实践经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按需施建、规范管理、社会化运营。首先,根据城乡不同特点,在城市总控之下,通过编制规划统领全市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其次,在规划这个“纲”下,围绕老年人开展调研,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制定一系列的规范、标准,提升管理水平,并尽可能采取社会化运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加以扶持,有效利用养老服务设施,努力实现最佳社会效益。
经过多年的持续推进,该市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机构养老量质齐升,公办养老机构硬件设施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管理更加规范,承载能力更强;社会资本投入积极性明显提高,社会办养老机构数量显著增加;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大幅提高,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80%,社会各界对养老服务设施的认知度也明显提高,老年人主动寻求养老服务的意愿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