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工智能风生水起,有关其即将取代人类的威胁论一浪高过一浪,正符合「人红是非多」的经典理论,那么这究竟是人类自娱自乐地闲暇炒作还是技术发展的大势趋然?或许也只有真正发生之时才会得到最终确切的答案。而在本文中,针对“2030 年高达 8 亿人饭碗或被取代”的威胁论,也并非无据而判。
近日,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发布了一篇长达 160 页的“工作的失与得:自动化所带来的人力转换”报告,该研究报告涵盖了全球 46 个国家和 800 多种职业,最终得出,到 2030 年全球将有 4-8 亿人的工作岗位会被机器人和自动化所取代,有超过 3.75 亿的从业者要因自动化转行并学习新的技能。
现如今,我们身处被技术驱动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希望又有无限挑战的世界。自动驾驶汽车、自动 X 射线检测机器、自动响应客户询问服务的算法无一不是强大的新型自动化形式的体现。但是,这些技术在提高生产效率并改善我们生活的今天,也引发很多从业者恐慌,未来是 AI 的天下,我们该怎么办?
丨自动化对未来职业的影响
根据报告指出,人们在全球范围内所从事的职业中有一半以上可以使用现有的技术实现自动化,在 60% 的职业中有 1/3 的工作事项可以自动化,部分的职业(低于 5%)可以完全由自动化替代,这意味着很多从业者将会进行工作变革。
尽管自动化技术可行性很有必要,但它并不是影响自动化普及程度的唯一因素。其他因素还包括用于工作场所中开发和部署的自动化解决方案成本、劳动力市场动态(包括劳动力数量、质量、薪资)、替代劳动力的自动化益处、以及监管和社会认可度。
综合以上的因素,到 2030 年,全球应该可以实现 30% 的自动化应用。不过,每个国家还是有所差异。此外,麦肯锡报告显示,自动化对就业的潜在影响因职位种类和行业部门不同而异,其中最容易受到自动化影响的是那些涉及在可预测环境中进行物理活动的工作类型。例如机械操作,快餐准备,以及数据收集和处理,其余还包括抵押贷款发放、律师助理事务、会计和后台事务处理等岗位。
而受自动化影响较小的岗位通常涉及管理、应用专业技术和社会互动,因为机器在这些方面的表现还无法超越人类。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不可预测环境下的一些相对低收入岗位,例如园艺工人、水管工、儿童和老人护理人员受自动化的程度也会较低,一方面由于他们的技能很难实现自动化,另一方面,由于这类岗位工资较低,而自动化成本又相对较高,因此推动这类劳动岗位自动化的动力较小。
丨如何面对即将到来的职场转型?
在报告中,麦肯锡特别指出,被机器人取代并不意味着大量失业,因为新的就业岗位将被创造出来,人们应该提升工作技能来应对即将到来的就业大变迁时代。就中国而言,在自动化发展迅速的情境下,到 2030 年约有 1 亿的人口面临职业转换,约占到时就业人口的 12%。虽然这个数字可能看起来很大,但与过去二十五年中有数千万已经离开农业的中国人相比,这个数字还是比较小的。
很多人在即将到来的工作转型面前,试图放缓自动化的进程以维持现状,但这一举措不仅会限制劳动力转移的规模,还会削弱自动化及人工智能技术对商业和经济所带来的影响。对此,社会应该解决四个关键领域:
保持强劲的经济增长来支持就业;
扩大和重新定位工作、进行劳动技能再培训;
提高商业和劳动力市场的活力,包括流动性;
为从业者提供收入和过渡期支持。
对此,我们个人也无须太过慌张,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学习新的技能,一步一步地做好自己即可。
那么,养老产业的智能化道路又将如何发展呢?
正如工业、制造业正迫不及待地寻求自动化方式,机器人也已被视为“拯救”老年人的希望。不少机器人从业人员都确信,人工智能不仅能照顾我们的长辈,也能提高他们的独立性,减少他们与社会隔离的可能性。随着市场需求正变得迫切,护理机器人势必将成为服务机器人全面市场化的急先锋。
近年来,虽然科技创新改善了老年人的条件,提高了他们独自生活的能力,但是生活中一些不可避免的劳作,如家务,还是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空巢”现象也越来越不可避免,亲戚、朋友、儿女往往无法面面俱到,帮助完成所有护理工作。调查研究也显示,让年轻人出于感情和义务承担起护理老人的责任,久而久之,将不利于这段关系的可持续发展和双方身心健康。因此为老人雇佣一个专业护理人员是国外较为常见的方式,然而,现在全世界正面临护理人员短缺的局面,加速的社会老龄化和护理技能生疏的子女将使“社会养老”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
正如工业、制造业正迫不及待地寻求自动化方式,机器人也已被视为“拯救”老年人的希望。在2017年的“未来已来”人工智能大会上,香港一名护理人员代表港、粤地区的养老院向大会询问:“有没有成熟的老年人护理机器人,10万台,20万台,我现在就可以签约。”大会现场一片哗然,但无人敢应。不少机器人从业人员都确信,人工智能不仅能照顾我们的长辈,也能提高他们的独立性,减少他们与社会隔离的可能性。随着市场需求正变得迫切,护理机器人势必将成为服务机器人全面市场化的急先锋。
加拿大人“搭便车”机器人hitchBOT,它横跨了加拿大和德国,在美国“旅行”途中被破坏
丨个人/家庭机器人
在2004年的电影《我,机器人》中,主角戴尔·斯普纳(由威尔·史密斯饰演)在祖母家的房子里发现了一个正在烘烤馅饼的机器人,这在当时引发了许多人的想象:未来的某一天,也许我们能买到一个家政服务机器人,它能像人一样帮助我们完成所有家务。
13年过去了,我们没有做出那么智能的机器人,只有消费市场上最畅销的扫地机器人。虽然扫地机器人体积小、功能单一,但设定简单同时也意味着它更容易被设计和部署,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简单机器人的市场保有量也会不断增加。
而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护理机器人则复杂得多,它不仅是功能实现,也是人性需求。现实中,老年人养老道路上的最大问题是“个人尊严”,无论是被子女送进养老院,还是搬到子女身边一起生活,他们很大程度上都可能会逐渐丧失独立性和自主性,同时由于做事需要依赖对方,这使老年人在心理上容易失衡。
他们和其他所有人都一样,需要吃饭、洗澡、穿衣、出行……生理机能的衰退使他们在做一些简单动作时都不那么得心应手。他们需要一个机器人帮他们处理日常工作,如帮助做饭、管理药物、洗衣服,甚至送他们去医院。
协作机器人将药物递送给人
这听起来可能有些牵强,但除了扫地机器人和除草机器人,全球不少实验室的研究人员确实研发出了一些帮助人们坐下/躺下、坐起的椅子和床,以及遵循健康食谱做饭、折叠毛毯、分发药丸的机器人。不久后,技术成熟的自动驾驶汽车能送人们去约会、聚餐,其中也有不少针对腿部有残疾的人设计的车辆。
在老人家中或养老院中,一些功能还不太完善的机器人也正在“服役”,如宠物外形的陪伴机器人、迎宾机器人,虽然它们作用有限,但是在帮老人排解孤独、提醒健忘的他们按时吃药吃饭上还是起到了一些作用。
科学家和其他发明家们正在开发功能更复杂的机器人,他们的工作将惠及世人。
丨二十四小时护理
虽然打针、修剪指甲这类护理工作仍无法交给机器人,但这些机器也有人类难以媲美的优势,其中最明显的是它们能全天24小时提供服务,如果在家使用,老人可以享受就地养老,摆脱搬进养老机构的烦恼。
依托技术发展,有一个能天天自动打扫的机器人将提升老年人和朋友家人聚会时的环境整体质量,同时人们也无需为这些繁琐的小事分神,可以更专注于与人沟通、交往,与社会接触。
和依赖人类护工和家人子女不同,向一台设备请求帮助不会伤害老人的自尊心,他们依然会觉得自己可以独立做许多事情,还很“有用”。在TED的一次关于机器人的演讲上,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助理教授Jenay Beer分享了一位用户的来信:一位老人在用了他们制造的护理机器人后,在一封信中表达了她的感激,她表示,比起让人类照顾起居,她更喜欢和机器人一起生活、做家务,那使她心情愉悦。
丨与机器人互动
通常我们会认为年轻人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而老年人似乎跟高新科技完全不搭边,那老人是否能完全接受护理机器人呢?幸运的是,据Pew研究中心最新的一份报告表示,和所有年龄段的人一样,老年人也正越来越乐于拥抱技术。
但技术还是存在一定门槛的,为了不给老人增添烦恼,机器人的用户界面必须更友好、更直观,研发人员无需头疼产品交互方式,只需把语音交互做到极致。就机器人与人的互动行为,Jenay在研究“老年人最需要哪些帮助?”“老年人在短期内最愿意使用哪种机器人”时提出了一些问题:
机器人需要理解、传递感情吗?
机器人如何提供社会支持?
机器人的目光交流怎么做才合适?
交流功能是否是必要的?
这些问题不仅涉及产品功能,也涉及社会伦理,它们固然值得深思,但事实是,在护理机器人技术成熟前,我们暂时还不需要解答所有的问题。
毕竟,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展望未来——
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统计,在2016年,美国有15%——将近六分之一——的人口年龄在65岁以上,这比2000年的12%增加了3个点。人口专家预计,到2060年,美国将有四分之一的人年龄在65岁以上,这意味着届时的老人数量比现在要多出4800万。
美国65岁以上老人趋势图
而中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中国已经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未来将是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民政部去年发布的《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2亿人,占总人口16.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4386万人,占总人口10.5%。而据全国老龄委数据显示,2015到2035年,中国将进入急速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将从2.12亿增加到4.18亿,占比提升到29%。
中国65岁以上老人趋势图
中国0—14岁人口趋势图
中国15—64岁人口趋势图
面对日渐加剧的城市人口老龄化趋势,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受到强烈冲击。中国30多年来实施的独生子女政策的效果已经开始显现,户均人口减少,传统家庭赡养的支撑能力日渐下降。同时,子女在城市的生活、购房、就业等压力下,对单独生活的父母所给予的关注也在不断降低。
中国老年赡养比趋势图
笔者相信,机器人将在10年内走进家门,为众多老年人提供护理服务。与此同时,它们的相关技术难题依然存在,功能也将长期处于不完善的阶段,许多护理工作依旧需要由人完成,但是社会已经等不了了。在市场没有推出足够优秀的护理机器人前,我们都要做好迎接一个不那么完美的“家庭成员”的准备。
即使机器人当不成好管家或好厨子,它们依然有能帮助老年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