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1所示,2016年底中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003万人,占总人口的10.8%。预计到2020年,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老年抚养比将提高到28%左右。因此,养老产业所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正在吸引着全球的目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进步发展,单一的国家福利已经难以满足老年人生活多样性的需求,多元化的养老模式应运而生,其中医养结合模式呈现主流趋势。
“百姓孝为先”一直是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赡养父母是每个子女应尽的责任与义务。目前,我国有三种基本的养老方式,分别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其中,居家养老是主要模式。本质上来说,这种养老模式是由家庭成员提供养老资源的养老方式和养老制度;社区养老是指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的方式,老人除在家中得到家人的照顾之外,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专业服务;机构养老是指由专业的社会福利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日常起居护理、健康管理和文体娱乐活动等综合性服务的机构。
“421”倒金字塔家庭结构是受我国人口政策和医疗水平所衍生出的现代家庭模式,具体由两位成年人共同赡养四位老人和一位孩子。根据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表示,我国家庭规模呈小型化趋势,2-3人家庭呈主体类型,单人家庭、空巢家庭不断涌现。空巢老人占老年总数近一半,其中独居老人占老年总数约为10%,仅与配偶居住的老人占41.9%。伴随空巢家庭的持续增长,居家养老模式难以持续,需要其他养老模式来补充,为养老产业的发展提供空间。
从图3中我们可以看出,与发达国家相别,我国2014年的养老产业规模仍比较小,仅为4.1万亿元,占GDP的7%。而美国养老服务消费占GDP的比例为22.3%,欧洲养老产业占GDP的比例达到28.5%。据全国老龄委测算,2050年左右,中国老年人的消费需求将达到5万亿元,但目前我国每年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不足1000亿元,其中存在着巨大的投资商机。
医养结合是“医”、“护”和“养”三元合一的创新型养老模式,为健康和患病老年人提供了全面、综合性支持。其中,“医”是指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具有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服务;“护”是指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养”是指生活照护服务、精神心理服务、文化活动服务。医养模式是集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为一体,将养老机构和医院功能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
图4 2017年投资者最关心的投资主题
资料来源:金融云端
政府为推动医养模式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根据2015年11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我国计划到2020年,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医养结合体制和政策法规体系,实现医药卫生与养老服务资源共享,融合发展,基本适应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有效解决“老有所养”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除此之外,2016年7月,国家民政部公布了《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其中一大重点便是提出促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要求发展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目前养老产业要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求,其中最主要的便是健康需求。然而,现实情况将“养老”与“医疗”完全割裂开来。一般养老院只能提供基本的照护服务而无法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而专业的医院无法专门为老年人设立相应的健康服务,使得“治病不养老”的局面出现。民政部“十三五规划”重点提出的医养结合可以实现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资源共享。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其中重点阐述了“医养结合”模式,标志着我国养老服务进入实战阶段。2017年6月2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若干意见》,提出促进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另外,十九大报告也为老龄事业发展描绘了蓝图。报告中提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未来医养结合模式发展前景可期。
近年来,在政府和社会各家机构的共同推动下,“医养结合”逐渐呈现出多种发展模式。现行主要有三种模式,分别为整合照料模式、联合运行模式和支撑辐射模式。
整合照料模式是指具备医疗功能的养老机构或具备养老功能的医疗机构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模式,为老年人群提供医疗健康服务。
2011年8月29日,重庆市卫生局批准在重医大附一院青杠老年护养中心设置护理院,这是重庆市首家护理院,更是全国大型公立医院下属的第一家护理院。护理院设置床位500张,开设全科医疗科、内科、外科、妇科、急诊科、康复医学科、中西医结合科、临终关怀科等专业,将为老年患者提供长期医疗护理、功能康复等服务。该护养中心还倡导了一个更为新兴的“5+2”创新型养老模式,倡导老年人在周一至周五去专业机构养老,周末再回到家中与儿孙们共享天伦之乐。
这种模式充分发挥了医疗的专业性与养老机构的福利性,为老年人提供完善的夕阳服务。从优势上来分析,该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点可取之处。首先,能够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从定义中我们可以得知该模式主要依托专业医疗机构发展,因此可以为能够为入住老年人提供专业化和综合性的医疗服务;其次,有助于减轻家庭的养老负担和经济压力。作为同时拥有医疗、照护以及养老功能的机构,可以减免老年人在医院、养老机构之间的奔波以及额外的费用;最后,有助于减轻医院“押床”问题。通常医院的床位问题是个“老大难”的问题,将康复阶段老年人转至院内养老病床接受康复和保健服务可以有效缓解医院的床位问题,提高医院工作效率。
虽然整合照料模式目前有成功借鉴之处,但是由于我国医养养老仍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认识该模式的不足之处。例如,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分化严重,大型综合性医院吸引力远高于基层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的竞争力不足;养老医保报销体系不统一、不完善等。
联合运行模式是指由专业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共同为老年人提供养老与医疗服务,属于“强强联合”、互利共赢的模式。该模式下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仍属于相互独立的单位,只是在合作方有为老人提供需求的合同属性。
2014年初,湘潭市华新老年公寓在板塘铺社区开业。这是由湘潭市三医院与华新养老服务机构积极探索“医养联合运行”的合作模式。该公寓由湘潭市第三人民医院提供医疗服务,养老机构提供康复期或稳定期的护理服务,并建立转诊绿色通道。医院为华新老年公寓的每个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并提供定期上门义诊服务。
“联合运行”合作模式,能较好的满足养老机构老人的医疗需求,又能解决了养老机构的医疗保障压力,又充分发挥了综合医疗机构的技术、设备、急诊急救的优势,是一种有效的“三赢”的推动养老服务模式转变的优秀的资源配置合作方式。此外,合作方式灵活多样,医疗机构可通过定期体检对老年人进行健康评估,制定个性化的预防保健和疾病治疗方案,建立健康档案,通过建立绿色就诊通道或专家到养老机构坐诊,为老年人提供方便的诊疗服务。
在实际运作过程当中,医疗机构内医护人员工作量加大,在无绩效工资的情况下服务动力不足,积极性差,难以为老人提供完善的医疗服务。另外,“强强联合”容易导致合作畸形化,例如小型或中低级养老机构与基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大型或高端养老机构与三级综合性医院合作,导致服务能力的分化,使之商业性质高于公益性质,依然难以普及大众需求。
“支撑辐射”模式,是指医疗机构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开展合作,为居家社区老年人提供健康服务。
例如包头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每年为辖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1次健康体检,并提供老年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服务。2015年,昆区沼潭社区服务中心已开始为辖区内社区、周边养老院提供养老照护服务,特别是对社区高龄、重病、失能、部分失能以及存在特殊困难的计划生育家庭的老年人,提供定期体检、上门巡诊、家庭病床、社区护理、健康管理等服务。
以社区辐射的形式开展养老服务,以社区居民为核心,盘活周边医疗卫生、生活服务闲置资源,实现社区、居家和机构有效协同,能够保证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享受舒适、专业的养老和医疗服务,实现需求与服务的高度契合。采用市场化方式整合医疗和养老资源,能够调动不同服务主体的积极性。
市场化方式整合医疗与养老服务可能存在恶性竞争,扰乱合作的实现和功能的发挥。除此之外,社区与周边资源整合的发展缺少强而有力的监管单位,涉及范围主体较多,不够系统性、制度化和规范化。
当前,我国老年医疗、护理、康复机构的从业人员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不能满足老年人口不断增长的多元化需求,供需失衡突出。并且,从业人员工作量大、流动性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长期医养结合管理模式的形成与发展。中国社会福利协会常务理事王波表示,“养老行业还是一个人力资源密集型的行业,但现在的人力成本比较高,因此运营想要实现盈利也很困难。”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既是创新之举也是智慧之举,然而目前基本医疗体系中缺乏针对老年人健康福付费的保障模式,大部分医保基金较难直接与养老机构进行结算。另外,社会上养老机构性质较为复杂,使其监管较为困难。我国医养结合的养老系统处于试点阶段,对于医保报销方面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作出规范。
虽然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文件鼓励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缺少必要的细节文件对行为作出规范与指引。当前,我国只有部分省市进行医养结合的推广试点,属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没有相应的法律政策和事实依据可以依靠,实施风险难度较大。
为提高从事养老事业的医疗护理人才专业水平,我们需要依托政府、学校以及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首先,政府应充分利用各级医科学院、卫等高校资源的师资、设施资源、鼓励相关院校开设老年医护专业、老年照护专业,为老龄产业培养大量的优秀的专业化老年养护人才;其次,建立完善的医护人员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养老护理人员需要通过资质考察上岗,定期对在职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养老护理队伍的工作水平与素质。
发展医养结合养老事业,必须确保医养结合中各类医疗机构纳入医保覆盖范围,完善医保项目,提供更多的医疗健康服务。除此之外,需要对相关养老服务机构进行规范,明确医疗机构的医保定点资格。否则,此举会加大老年人医疗治愈的经济负担,从而阻碍医养模式的发展。
(三)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大力发展PPP投资模式
促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发展,必须明确政府在促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中的主导责任和扶持政策。一方面,政府要加大财政支持,提供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例如养老机构土地、税收手续优惠政策,以财政扶持、税收优惠的形式鼓励和支持有资质的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分别增设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其次,政府要扩大项目融资渠道。此前,虽然国家在多领域力推PPP模式,但涉及“医养结合”模式的则少之又少。然而随着养老产业的推进,如何吸纳社会资本成为一个重要议题。采用PPP模式发展医养结合模式,将会对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领域形成强刺激,并产生系列的服务产品。据了解,2016年初江苏省如东县政府与社会资本方签署了PPP项目合同,标志着“如东县中医院医养融合”PPP项目正式落地,该项目开创了医疗养老项目采取PPP模式的新路径。
受人口老龄化、新医改政策的刺激等因素影响,医疗健康行业投资活跃度的逆市上涨显示出了这一抗周期性行业在经济下行期间的投资价值。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已经成为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随着十九大胜利闭幕,各项医疗健康相关的事务逐渐开展,大健康产业的前景一片大好,投资人在此刻介入健康产业,无疑是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