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时报讯(记者卫张宁)今年9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将正式施行,与此同时,“慈善北京周”活动也将于当日拉开帷幕。届时,市民可免费参与一系列慈善展示会等公益活动。此外,记者从北京市民政局获悉,市民政局将研究制定本市关于慈善组织登记认定、公开募捐、信息公开、慈善信托备案等具体政策,并将向市政府法制办递交立法申请,力争纳入2017年立法项目。

据北京市民政局慈善工作处处长杨丽萍介绍,目前全市注册和备案的社会组织达32000余个,每万人常住人口拥有社会组织达15个,这些社会组织大都从事着与慈善相关的活动。
按照《慈善法》的定义,全市注册的社会组织中慈善组织3722个,其中基金会409个、民办非企业单位3087个、社会团体226个。全市慈善从业人员达6.26万人,其中全职人员约4万人、兼职人员约2.26万人。
据统计,2015年,慈善组织救助本市困难群众10921人次,支出善款6608万元。这一年,仅首都公益慈善联合会133家会员单位在全国各地开展的慈善项目受益者累计33.48万人次,支出善款近10亿元。
《慈善法》将于9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施行。杨丽萍表示,为推动本市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市民政局也将继续推进慈善法制建设。据介绍,目前市民政局已经成立了立法小组,并与市政府法制办进行了沟通协调,抓紧研究制定本市关于慈善组织登记认定、公开募捐、信息公开、慈善信托备案等更加具体、便于操作的配套政策制度。“我们也希望在本市慈善组织的登记认定、公开募捐公示等方面能有更多具有可操作性的内容。”杨丽萍说。
据了解,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启动,正在进行立法调研,市民政局将于年底前向市政府法制办递交立法申请,力争纳入2017年立法项目。
此外,伴随着《慈善法》正式施行,市民政局同时推出了“慈善北京周”系列活动,包括京津冀三地联合举办的慈善展会、“中华慈善日”主题宣传活动、以及一系列慈善进校园、进社区等相关的宣传活动。
(摘自:新浪乐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