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王深远在第六届养老服务信息技术创新主题论坛发言内容)
开展老龄大数据基础理论研究,完善老龄调查统计指标体系,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探索新型老龄数据远程采集系统,深入挖掘开发老龄大数据,通过云计算服务平台等,为政府、社会及市场提供老龄相关数据服务,是推动养老科学决策、精准服务的重要支撑。因此,在全面推进养老服务质量建设的新形势下,必须从老龄数据统计调查、大数据对养老服务的意义以及挑战探索和价值作用,来分析探讨老龄数据统计在养老决策服务中的应用。
一、目的意义
目的意义之一——老龄数据统计的精确,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基础。统计事关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决策,开展老龄大数据基础理论研究,加强老龄化数据统计,摸清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下,我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和养老服务确切需求,为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统筹制定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规划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基础。
目的意义之二——老龄数据统计的扩展,是科学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手段。在老龄数据调查统计的基础上,促进大数据与调查统计的技术融合,发挥大数据的洞察趋势、洞察规律、洞察秋毫等优势,建立我国老龄数据统计标准体系,建立大数据支撑、大数据“说话”、大数据治理的科学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现代化治理体系。
目的意义之三——老龄数据统计指标体系,是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保障。完善老龄调查统计指标体系,建立老龄化的统计发布制度,充分发挥数据共享,消除信息孤岛,减少盲目性决策乃至决策失误,才能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支撑经济社会科学健康发展。按照应对老龄化战略支撑项目课题组进程,2018年将建立老龄统计发布制度。
二、挑战探索
从2000年开始,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每五年开展一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特别是2016实施的第四次调查,样本量达22万份,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专项国情调查,从九个方面对我国老年人生活状况进行了全息画像,这一报告呈送到了国务院,对重大文件制度的制定起到了突出作用。从2016年开始,又进行了每年一次的监测调查,这些都为建立我国老年人生活状况发布制度奠定了基础。
但客观分析,我国老龄数据统计还存在体制机制不尽完善、数据碎片化尚未根本改观、数据收集整理技术手段相对滞后等诸多问题与难题,无法支持养老决策,无法支撑党和政府综合应对养老决策服务。建立科学的老龄数据统计体系,获得全面、准确、实时的老龄数据,已经成为政府、市场、学术界和社会等共同面临的困难。
问题之一,存在数据孤岛。目前,从数据总量上,与我国13亿人口大国国情相比,我国老龄统计数据严重匮乏,且很多老龄数据都分散在各个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数据孤岛问题相对严重,老龄大数据研发还明显不足,已有老龄数据尚未充分开发。
问题之二,存在数据失真。从数据建设保障上看,老龄相关统计调查和发布制度还没有建立,老龄统计指标体系也尚在探索之中,致使各个老龄调查数据收集主体数据的兼容性不强,可靠性和可比性不强。
问题之三,存在应用局限。数据规范性不足,数据接口缺乏统一标准,导致重复调查、资源浪费现象。老龄数据统计难以支撑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业的科学发展。
三、价值作用
众所周知,统计学是为了认识和研究事物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然而无论是自然现象还是社会经济现象都时时处处充满着由个体的差异性引起的不确定性,多数情况下我们缺乏足够的信息或者缺乏足够的知识去利用有效信息,大数据的核心是可以“建立在相关关系分析法基础上的预测”。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尽量多的数据来分析而不是局限于样本数据,充分发挥大数据是一切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记录、没有框框但可量化的全体数据获取的技术优势,利用大数据多层次、多角度的空间分析特征,纠正传统统计格式化的样本数据对于抽样方案事先未曾考虑的问题缺陷、弥补传统统计数据的不可扩充性、基于样本数据的分析无法更深层次的关联关系。充分利用统计研究中对样本数据的归纳推断法、大数据研究中对特殊信息或许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演绎法,探求“是什么”背后的原因,知道因果关系,利用相关分析,掌握预测未来的主动权,就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科学决策。
综上所述,养老大数据、老龄统计体系是破解养老难题的重要支撑,是推进养老决策和服务规范化、智能化的重要方向和手段,其价值影响深远,主要体现在五大支撑上:
对顶层设计的支撑。充分利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建立以老龄化人口基础数据库等四库融合的老龄大数据体系,建立人口老龄化推演系统模型、老龄化风险预警系统模型,预测我国老龄社会发展趋势,为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具体到养老决策服务的顶层设计,就是结合线上的养老大数据服务平台、线下的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精准服务,惠及每一位老年人。
对智慧养老的支撑。智慧养老服务是接入各种终端健康监测产品,采集并整合老年人安全、健康等相关信息,将专业的医疗健康服务机构、康复中心、家政服务、急救服务等与个人、家庭随时随地连接起来,通过宽带网络,利用视频监控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以老年人为中心的智慧居住、智能用品、智能服务、智慧医疗、智慧文化生活等融为一体,实现自主、便捷、透明的新型嵌入式养老。
对居家养老的支撑。无论从传统观念还是近几年的发展趋势,居家和社区深度融合,将是我国养老发展的主流发展方向。截至2015年底,我国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共15039个,城镇社区和50%左右的农村社区有了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十三五期间,90%的老人由家庭照料辅以专门机构和人员提供上门服务,7%的老人由社区提供照料、康复、护理和娱乐等服务,养老大数据系统的建立,将会为广义居家养老提供周到全面、个性突出的规范化服务。
对融合养老的支撑。目前有万科、万达等30家央企布局大健康,到2021年医疗服务支出88368亿元。随着我国六零后群体进入老年人群体,将凸显出对养老品质和服务个性化的需求特点,养老业态将越来越模糊,服务方式将越来越重合,养老模式将越来越融合,传统的健康保障和生活照料不能涵盖养老内容的需求,如在精神生活领域,大数据分析平台实时抓取互联网上的热点内容,实现热点内容采集和标签化运营,支持热点推荐和全文检索,并根据老人访问内容进行大数据分析,精准为他们提供感兴趣的新闻、影视、戏曲、养生保健知识等相关资讯,从而为老年人从日常生活到专项服务提供个性需求,使老年人享受到更高水平的服务。
对医养结合的支撑。目前多家机构以轻资产投入布局医疗服务的互助型养老和独立养老、长期护理院和长期持续医疗护理院、高技能护理院。就我国两亿三千万老年人来说,最需要“养”的是4000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而且医是最有效的支撑。对这一群体体现出的是医疗服务保障和生活照料需求叠加,是最能体现规范、专业服务的。这就需要以线上医养结合平台为依托,打造覆盖养老服务各环节和全过程信息系统,最终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广深结合、统筹互补的立体式智慧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